腸道黏膜受損的症狀:
腸黏膜支持係統主要包括合適的營養攝入、腸道細菌生態平衡、正常的腸道血液供應、正常的腸蠕動功能和健全的免疫係統。這些因素失常本身雖不至於影響腸黏膜連續性的完整,但易導致腸黏膜受損,使其更新、修複能力下降。
1、腸內營養物質的影響由於腸上皮細胞70%的營養供應來自腸腔內的直接吸收,在經過禁食及長期的腸外營養後,腸黏膜處於饑餓狀態,腸黏膜細胞萎縮,腸細胞間緊密連接部分發生分離和增寬,使細菌及其產物通過細胞旁通路,進入腸係膜淋巴結和門靜脈循環,造成細菌移位,引發腸源性感染。禁食48小時,可導致腸黏膜屏障的損傷。禁食組小鼠的腸黏膜發生了明顯的形態學改變,同時禁食組的大鼠腸係膜前淋巴結細菌培養陽性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
2、腸道微生態平衡失調腸道微生態係統占人體微生物總量的78%,數量大,品種多,人類腸道細菌有1kg千克,活菌多達1012~1013個,這些正常菌參與宿主的代謝、免疫、生化和生物拮抗等多方麵的作用,以維持微生態平衡。腸道的正常菌群由高密度的原籍菌群和部分低密度的外籍菌群及環境群構成,並按一定數量和比例分布在胃腸道的不同節段和部位,從而發揮其作用。促進腸源性細菌移位的獨立因素是回腸損傷評分,而抑製其發生的獨立因素是雙歧杆菌量。腸道菌群具有定植性和繁殖性,可阻止外菌群在腸道內的定植和繁殖,其中厭氧菌(如雙歧杆菌、乳酸杆菌)對機體的定植抗力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