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些疾病治療前,需要對它的病因進行了解,這樣疾病治療的時候,才能夠選擇到正確方法,很多人在治療疾病的時候,都是隨意的選擇治療方式,這樣對自身疾病控製沒有任何幫助,而且隨意的選擇治療方法,會讓疾病變得更加嚴重,那醛固酮增多症病因都有什麼呢?
醛固酮增多症:
病因
病因尚不甚明了,根據病因病理變化和生化特征,原醛症有五種類型:
1.腎上腺醛固酮腺瘤
發生在腎上腺皮質球狀帶並分泌醛固酮的良性腫瘤,即經典的Conn綜合征。是原醛症主要病因,臨床最多見的類型,占65%~80%,以單一腺瘤最多見,左側多於右側;雙側或多發性腺瘤僅占10%;個別患者可一側是腺瘤,另一側增生。瘤體直徑1~2cm之間,平均1.8cm。重量多在3~6g之間,超過10g者少見。腫瘤多為圓形或卵圓形,包膜完整,與周圍組織有明顯邊界,切麵呈金黃色,腺瘤主要由大透明細胞組成,這種細胞比正常束狀帶細胞大2~3倍。
光鏡下顯示腎上腺皮質球狀帶細胞、網狀帶或致密細胞,以及大小不同的“雜合細胞”。“雜合細胞”表現了球狀帶和束狀帶細胞的特點,有些腺瘤細胞可同時存在球狀帶細胞彌漫性增生。電鏡下瘤細胞的線粒體脊呈小板狀,顯示球狀帶細胞的特征。醛固酮瘤的成因不明,患者血漿醛固酮濃度與血漿ACTH的晝夜節律呈平行,而對血漿腎素的變化無明顯反應。此型患者其生化異常及臨床症狀較其他類型原醛症明顯且典型。
2.特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簡稱特醛症,即特發性腎上腺皮質增生,占成人原醛症10%~30%,而占兒童原醛症之首。近年來發病率有增加趨勢。其病理變化為雙側腎上腺球狀帶的細胞增生,可為彌漫性或局灶性。增生的皮質可見微結節和大結節。
增生的腎上腺體積較大,厚度、重量增加,大結節增生於腎上腺表麵可見金色結節隆起,小如芝麻,大如黃豆,結節都無包膜,這是病理上和腺瘤的根本區別。光鏡下可見充滿脂質的細胞,類似正常束狀帶細胞。結節大都呈散在分布,也可呈簇狀。特醛症的病因還不清楚。特醛症組織學上具有腎上腺被刺激的表現,而醛固酮合成酶基因並無突變,但該基因表達增多且酶活性增加。有的學者認為,特醛症的發病患者的球狀帶對ATⅡ的過度敏感,用ACEI類藥物,可使醛固酮分泌減少。
還有的學者提出特醛症發病機製假說:中樞神經係統中某些血清素能神經元的活性異常增高,刺激垂體產生醛固酮刺激因子(ASF),β-內腓肽(β-END)和α-黑色素細胞刺激激素(α-MSH)過多,致使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增生,分泌大量的醛固酮。研究還發現,血清素拮抗藥賽庚啶可使此種類型患者血中醛固酮水平明顯下降,提示血清素活性增強,可能與本症的發病有關。但尚無證據表明前述任何一種前阿片黑素促皮質激素原(POMC)產物在特醛症患者血循環中達到可刺激球狀帶細胞功能的濃度。特醛症患者的生化異常及臨床症狀均不如APA患者明顯,其中血醛固酮的濃度與ACTH的晝夜節律不相平行。
3.糖皮質激素可抑製性醛固酮增多症
又稱地塞米鬆可抑製性醛固酮增多症。
4.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增生
約占原醛症的1%。
5.醛固酮生成腺癌
它是腎上腺皮質腺癌的一種類型,約占原醛症的1%~2%。可見於任何年齡段,但以30~50歲多發。
在對醛固酮增多症病因認識後,治療醛固酮增多症的時候,需要根據患者病因進行,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樣疾病比較複雜,治療的時候也是要長時間進行,而且治療過程中,患者對一些高熱量食物不可以吃,否則對疾病治療沒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