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拌餃子餡好吃

作者:chuxin2018  時間:2018-05-10 22:50:01  來源: 大眾養生網

對於北方人來說好吃不過餃子,再好吃的食物,再大的節日,都會在桌子上看到一盤餃子,逢年過節必備的主食之一,餃子是一種團圓的象征,所以每次吃餃子一定要做得認真一些,在拌餃子餡的時候,要注意加水和餡的比例,隻有按照正確的方法攪拌,才能保證餃子餡做出來水分不會太大,又很好吃。

如何拌餃子餡好吃

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對於北方人來說,不光是逢年過節,連平時一日三餐,餃子也是不二之選。出門吃餃子是盼團圓的意思,取平安團圓之意,也含有希望早日歸來之意。

餃子是家家戶戶都喜愛吃的食物。特別是逢年過節的時候,餃子更是十分受歡迎。包餃子更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步驟,但是餃子有很多種包法,也有很多種花樣。

飯店裏的餃子真好吃,一咬一個肉丸,一咬一兜油。究竟是怎樣才能讓餃子這樣香,好吃的秘密到底是什麼?

麵粉加半勺鹽攪拌均勻,再慢慢加水和成光滑的麵團。麵團盡量和硬一點,醒半個小時再用。將麵團揉搓成圓形的長條,切成均勻的小劑子;將小劑子擀成中間厚,邊緣薄的餃子皮。準備好的韭菜豬肉蝦仁雞蛋餡。

餃子加水,加的就是花椒水。一般在和餃子餡之前兩三小時左右。取15克左右的花椒,用大火煮開,煮開後不要開蓋,燜上兩個小時變涼。這個時候的花椒水味道最濃鬱。加花椒水已經是飯店公開的秘訣了,沒有它絕對不行。

如何拌餃子餡好吃

和肉餡時如果全部都用瘦肉,很難有肉丸的感覺,最好是三分肥七分瘦。然後再往肉餡裏加水。加水的量是五份肉餡,兩份水,而且不要一次都加完,要分三次加才行,每次倒入花椒水都要用筷子按照一個方向攪拌。如果肉餡裏肥的比較少,加水的量一定要減少。

豬肉餡,特別是牛肉餡,在製作餃子或包子餡時一定要記得,適量加清水。但如果你要包的餃子是素的,會加入新鮮的蔬菜,那就可以酌情少加一點兒水。有人喜歡簡約,認為做飯不要放那麼多調料,喜歡盡量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但是,這對於餃子餡不好使。因為餃子餡一般都是豬肉餡和牛肉餡,是肉就難免有腥味,所以蔥薑末是絕對不能少的,而且剁的越碎越好,方便入味。

有人喜歡把肉餡和切好的菜末放到一起再加調料,但事實上這樣餃子的味道會大打折扣。在拌餃子餡的時候,先把蔥薑末放到肉餡裏,中和肉的腥味,再放各種調料,肉就更容易入味。最後放入菜末,味道更好。

事實上,雞蛋也是一個很好的調味品。打一個雞蛋放入肉餡裏,不僅更利於肉餡的粘合,方便進行包餃子的操作,做出來的餃子餡還又滑又香,非常好吃。

包好的餃子下鍋煮時,一定要在開水裏加一小勺鹽,這樣煮熟的餃子不破皮。餃子皮和麵時最後也加點鹽,也可以再加個雞蛋清,這樣餃子皮才更勁道,不易破。

吃餃子的習俗有很大的普適性,很多節日、節氣好像吃的都是餃子。三伏天的頭伏要吃餃子,立冬那天吃餃子,冬至吃餃子,過年還要吃餃子。不過這些吃餃子的習俗多是和北方各地有關。

比較常見的是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等地冬至習慣叫做數九,流行過數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盡管各地的習俗有所差別,但是“補冬”的意義是基本一樣的,都是為了溫暖身體、驅走嚴寒,增強抵抗力,少生疾病。

如何拌餃子餡好吃

冬至吃餃子的傳說

在懷川地區,有一個冬至吃餃子的傳說。上古時期,女媧在神農山摶土造人。到了冬天,天寒地凍,女媧捏出的泥人的耳朵紛紛被凍掉,女媧十分著急。 於是,女媧就用針線把泥人的耳朵重新一個個縫上。一天,女媧縫好一個泥人的耳朵,把餘下的線讓這個泥人用嘴咬住,轉身去找剪刀,當她拿著剪刀回到泥人身邊時,一個好主意瞬間在頭腦中誕生了。

她用一根線,一頭拴住泥人的耳朵,一頭讓泥人緊緊咬在嘴裏,如此,泥人的耳朵就不會被凍掉了。後來,人們在冬至這一天怕凍掉耳朵,也用一根線一頭拴住耳朵,一頭咬在嘴裏。時間長了,就把咬線變成了吃餃子,因為餃子很像耳朵的形狀。冬至吃餃子這一習俗便在懷川地區傳開了,延續至今。

冬至吃餃子始於張仲景。張仲景是河南南陽人,生活在農耕文化的中心區域。冬天來了,當地百姓很多人耳朵被凍壞,這讓張仲景很是擔憂。於是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的藥物放在一起煮熟,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後送給被凍傷的百姓食用。這既是一種食物,也是一種防凍傷的藥物,張仲景叫它“祛寒嬌耳湯”,百姓吃了以後,血脈通暢,兩耳變暖,凍傷也就好了。

“嬌耳”就是餃子的原型,從冬至開始到除夕,張仲景一直開棚舍藥,後人為了紀念張仲景的功德,把張仲景尊為“醫聖”的同時,把餃子創始者的名頭也一並給了張仲景。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