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上早教班的誤區

作者:瞿晶  時間:2013-12-19 16:25:43  來源: 大眾養生網

現在很多家長為了使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為孩子準備各種各樣的早教課程,為了使自己的孩子無論是語言、計算、書寫等方麵能夠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早早地就為孩子選擇了各種的早教班。但是其實很多家長並不了解早教的含義,存在了許多錯誤的了解。那麼到底家長對上早教班的誤區是什麼呢?

家長對上早教班的誤區

早教班是很多家長的共同選擇,但是很多家長對於早教的認識卻是錯誤的,不同年齡的孩子應該培養不同的能力,而且還要根據自己的孩子的興趣和特點,針對性的培養,可見家長對上早教班的誤區是很多的。

家長對上早教班的誤區

早教廣義指從人出生到小學以前階段的教育,狹義主要指上述階段的早期學習。一些國家出現提前開始學習讀、寫、算,提前開始正式教育的探討和實驗。但另有人主張早期教育應重在發展智力。還有人認為早期教育應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親懷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對早期教育有重大影響。其中“體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維平衡發展”理論最為科學,依據五萬份孩子成長基準數據,提煉出孩子的九大成長目標:安全感、意誌力、目標感、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平衡、力量、速度。

早期教育是全民終身教育的開端。大家對早教有一個錯誤的認知,早期教育以為學齡前教育就是早期教育,也就是0-6歲,4-6歲孩子教育為大童教育。是指孩子在0-6歲這個階段,根據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以及敏感期的發展特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側重開發兒童的潛能,促進兒童在語言、智力、藝術、情感、人格和社會性等方麵的全麵發展。對於兒童年齡的分界,學界有以下兩種看法:早期教育廣義指從人出生到6歲入小學以前階段的教育,對0-6歲兒童進行的以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為目的的教育而一般幼兒在3歲進入幼兒園,所以3-6歲兒童的早期教育又稱了幼兒教育。狹義主要指0-3歲幼兒階段的早期學習。

誤區一:最好的老師和早教機構等於最好的早教

在生活中,很多年輕父母認為最好的早教就是讓孩子進入最好的幼兒園和找最好的老師,我們可以常常看到很多年輕父母為了給孩子尋求一個好老師和幼兒園而四處奔波。家長們認為,最好在孩子智力發展的萌芽階段,為孩子找到一位好的老師和幼兒園才是早教的關鍵所在。每個老師和教育機構都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但是這個"好"未必真的適應你的孩子,作為父母要好好思量什麼樣的才是最適合孩子的,適合的才是好的。父母在早期教育中,不要一味地追求最好的學校。想培養出一個健康出色的孩子,僅僅有好的願望是不夠的,家長應該有正確的早教意識和科學的教育方法。"

誤區二:把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角色讓給老人和學校

很多母親在休完國家規定的產假後,就不得不回到了工作崗位。孩子很小隻能托付給老人和保姆,在進入幼兒園前,所受到的教育是不正規不科學的。老人對孩子往往溺愛有加,凡事以包辦代替為主,導致孩子缺乏生活能力,生活範圍的局限性導致在入園後顯示出缺乏社交能力、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遊戲的現象。老師表示:在孩子幼年時期,父母的言行和榜樣力量在日後是任何一位好老師、好學校都無法代替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師,因而父母一定要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早教中來,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誤區三:早期教育是灌輸知識和技能培訓

家長在潛意識中往往受"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思想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有了不切合實際的高期望值。他們將孩子的早期教育簡單化為早期的智力開發。把一些超前的背誦、計算、識字等知識灌輸給孩子。這也被一些家長作為孩子聰明與否的評判標準。幼兒的健康成長所需要的不僅是識字、計算,還有怎樣做人、怎樣與人相處、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從某種意義上講,後者是幼兒更加需要的。對於孩子來說,遊戲是最好的學習方式,生活是最好的學習內容。

看完了上麵詳細介紹地關於家長對上早教班的誤區問題,相信各位家長們看完之後對於早教這個問題一定會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早期教育並不適合每一個孩子,不應該盲目選擇早教班,而孩子在幼年時期,其實父母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也可以在家裏對孩子進行一定程度的教育。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