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外斜視的治療方法

作者:養生小編  時間:2016-09-22 15:22:59  來源: 大眾養生網

現代人很多喜歡晨練,這是一種積極的運動方式,這是為了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促進健康。但你知道嗎?生活中還有一種方法能夠有效地替代晨練,而且也能夠很好地預防住疾病的發生,下麵就來一起看看吧。

  1、睫狀肌麻痹屈光檢查

  有明顯屈光不正,特別是散光和屈光參差的患者,為保證視網膜清晰像,應該全部矯正;外科伴有近視乾,應該全矯;外斜伴有遠視者,矯正遠視將減低調節性集合,使外斜增加,需要全矯還是部分矯正,要完全取決於遠視程度、患者年齡和AC/A比值,通常小於+2.00D嬰幼兒,可不予矯正,較大患者為避免屈光性疲勞,矯正遠視通常是必要的。年老年有外斜伴老視眼,調節減弱,如有遠視,需要矯正,可以給最小度數以利於看近。

  2、負球鏡

  用負鏡矯正間歇性外斜視,可做為一暫時性措施,或放於雙焦點鏡上半部,以治療分開過強;或放於雙焦點鏡下半部,以治療集合不足,刺激其調節性集合,控製外斜,這種治療方法,不應提倡,患兒用這種方法治療,常引起視力疲勞。

  3、三棱鏡及遮蓋療法

  底向內三棱鏡可加強雙眼中心凹刺激,約有1/2~1/3偏斜可用三棱鏡刺激融合得到矯正,最近有人提出在間歇性外斜視初期,遮蓋為一良好的非手術治療方法,用這種方法治療,大約40%患者其顯斜(看遠)可以變為隱斜。早期的間歇性外斜視,因為大部分時間為外隱斜,顯斜次數不多,偏斜度不大,不主張手術治療。

  4、手術治療

  對竭生外斜視手術最適宜年齡目前還有爭論。有人主張手術愈早愈好,否則會變成恒定性外斜。Lyle認為由於多數間歇性外斜視看遠融合力良好,有雙眼視,2~3歲或10歲以後手術結果幾乎相同,可以觀察數年。Jampolsky主張對視力未成熟嬰幼兒,為避免手術過矯,主張延緩手術,用負球鏡加強融合,交替遮蓋預防抑製發生,若融合功能迅速惡化,或斜角穩定時要考慮手術。

  5、過矯的處理

  有報告外斜術事過矯的患病率介於6%~20%。外斜術後,立即發生大度數過矯,患者應在24小時內再次手術,因為有可能發生肌肉丟失或滑脫,外直肌與內直肌相比,不易丟失。若機械因素內直肌過多量截腱,也可發生明顯過矯,但過矯量不如前者大。

  6、欠矯的處理

  外科術後殘留大度數外斜大於15~20△,可在第一次術後6~8周內行2次手術,這種情況應做為一個新病例來考慮。若殘餘斜度看遠斜角等於看近斜角,第一次術式為後徙-截腱術,則另一眼可做同樣的手術;第一次術式為雙側外直肌後徙,可做一側外直肌邊緣性肌切開合並同側內直肌截腱。若殘餘外斜看遠角大於看近斜角,第一次術式為雙側外直肌後徙術,則外直肌應再後徙或外直肌邊緣性切開術;第一次術式為後徙-截腱術,可做另一眼外直肌後徙術。做外直肌第2次手術時,最好同時後徙顳側球結膜,以防止瘢痕前移,抵消手術效果。

  對輕度欠矯患者,殘餘斜度小於15~18△,可用脫抑製及融合集合訓練,使之達到隱斜狀態。若患者為近視,應全部矯正,若為正視或遠視,可用睫狀肌麻痹劑以刺激調節性集合,使雙眼正位,使用上述方法獲得融合後,可減少滴藥次數,3日1次,並持續2個月,同時使用基底向內三棱鏡,其度數與欠矯度數一致,對視力成熟患者是有效的。

現在隨著社會發展,我們都吃不到安全合格的食品,導致我們的身體都會出現很多上麵說的這些症狀、信號,這種間歇性外斜視,就是這樣被感染的,所以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以免後悔。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