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白斑病是一種罕見的膀胱內病變,好發年齡40歲左右,女性多見。表現為膀胱粘膜出現白色斑塊,通常位於膀胱三角及頸部,偶爾可侵犯整個膀胱粘膜。尿頻、尿急、尿痛是主要症狀,不易與慢性膀胱炎鑒別。膀胱白斑是正常尿路上皮對毒性刺激的反應,是癌前病變或預示著膀胱其他部位有惡性病變。應重視對該病的診斷、監測和治療。
(一)其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但病因不明。慢性膀胱炎、膀胱結石、長期留置導尿管、血吸蟲病膀胱患者易發生膀胱白斑,這可能是長期慢性炎症刺激引起鱗狀上皮化生所致。
(二)病機機理
膀胱粘膜出現單個或多發性散在白斑,大小不一,從0.2 cm直至侵及整個膀胱壁,新病變變軟,呈藍灰或灰白色;舊病變較厚,呈乳白色。外觀不規則,邊緣稍隆起,表麵無血色。生長在上皮表麵,通常覆蓋有厚層角蛋白。由於膀胱細胞向鱗狀細胞轉化,導致細胞間滑脫功能減弱,從而阻礙膀胱正常的擴張和收縮。大量炎症細胞浸潤粘膜下層,血管擴張充血,肌肉增生。病變周圍水腫,充血。
(一)治療
1、先除去慢性的病因,如膀胱結石,應先進行碎石治療或手術取石。
2、對尿道膀胱鏡電灼或 YAG激光治療有一定療效,但往往不能根治,需密切隨訪。
3、放射治療可作為切除後的輔助治療,單獨使用效果不佳。
4、用膀胱鏡直接注射醋酸潑尼鬆或醋酸異氟潑尼龍(氟氫潑尼鬆)有一定的療效,注射時間為1周~1個月,可以多次注射。
5、冰凍治療也可以試用。
6、病灶部位膀胱粘膜可在必要時施行剝除術。考慮到膀胱部分切除手術可能會導致惡性病變。
7、膀胱灌注法:治療機製推測與激活體內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機製,增強機體免疫力,以及引起局部嚴重炎症的毒性效應導致病變組織細胞缺血、壞死、脫落,然後再移行上皮修複。其副作用為病人在灌藥後出現尿頻、尿急、排尿灼痛、費力、低熱不適等症狀,但在24小時內都能得到緩解。冷凍卡介苗(BCG)灌注法操作簡便,遠期效果尚待觀察。
(二)預後
本病易複發,術後應每3個月複查膀胱鏡一次,膀胱鏡檢查如發現粘膜光滑,有少量血管出現。活檢證實粘膜表層為移行上皮細胞,可認為已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