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治病,五類疾病你刮對位置了嗎?

作者:yj520  時間:2016-08-15 09:54: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刮痧是遵循經脈運行,促進血液循環,從而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像梳子、搪瓷杯蓋子你都可以用來刮痧,簡單易操作。怎麼刮、刮哪兒才合適?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痧,是滲出於血脈之外的含有大量代謝產物的離經之血。刮拭瞬間所出現的痧,迅速改變了血管腔內血液的瘀滯狀態,可將含有內毒素的血液以痧的形式從通透性紊亂的毛細血管中滲漏出來,使含有營養物質的新鮮血液暢行無阻。局部組織不再受代謝廢物瘀滯和新鮮營養無法獲得之苦,就可維持良好的內循環和生命活力,遠離疾病了。

那麼日常我們該怎麼刮呢?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主任醫師楊金生說,手拿刮板,刮板前進的方向跟皮膚的角度成45°或者更小,越平刮起來越舒服,不要去鏟。要順著血液循環的方向刮,不得來回刮。每次刮3~5個部位為宜,每個部位刮3~5分鍾,最長不超半小時。力道不同也會產生不同效果,輕刺激是“補”,強刺激是“瀉”,一般人不知自己體質是實是虛,拿捏不準該補該瀉,就保持力道平均,這叫“平補平瀉”。第一次刮完等3~5天後再進行第二次刮治。

刮痧治病,五類疾病你刮對位置了嗎?

刮痧的手法掌握了,下麵學習身體病痛要刮哪兒?

精神不振:百會+太陽

百會穴: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太陽穴:在耳廓前麵,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方法:頭部刮痧有三種方法,第一,把梳子由前發際從前向後梳,毛澤東就是這樣刮的,早晨一梳腦子就清醒了;第二,由頭正中間,向各個方向刮,以百會為中心,全頭放鬆刮;第三,頭正中向前刮,頭正中向後刮,頭兩側太陽穴向後刮。促進頭部血液循環,使頭腦清醒,有利增強記憶力。

提示:沒事就刮一刮或揉一揉,但力度要輕。

頸肩疼痛:風池+肩井

風池穴:在頭額後麵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頭一低腦後的兩個坑就是這個穴位;肩井穴: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最高處。

方法:風池從上向下貼著皮膚刮,一直刮到肩井,然後沿著肩膀的方向,由裏向外刮,有肉的地方三十下,沒肉的地方就二十下。

提示:用手腕調整角度,前臂做移動,帶動刮痧板刮拭。

咳嗽氣喘:天突+膻中

天突穴:頸前正中線,胸骨中央凹陷處。膻中穴:胸部正中兩乳間。

方法:沿正中一條線,由上向下刮。也可順著肋間隙刮,用棱角側著由裏向外刮,一般刮十次到二十次,刮得胸部有點潮紅就可以了。

提示:乳頭乳暈及乳部不明原因腫塊禁刮。

消化不好:中脘+天樞

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指寬。天樞穴:臍中旁開2指寬。

方法:腹部肌肉走形是由上向下,血管也是這樣走,有人為了減肥由裏向外刮,越刮肉越鬆,腹部的刮拭也應由上向下。

提示:排便功能差就在肚臍以下刮,有些女同誌痛經也刮下腹部。

補血養肝:血海+三陰交

血海穴:屈膝,用掌心蓋住膝蓋骨,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張開,大拇指端下肉最多的地方;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踝關節上4指。

方法:由下肢內側血海穴一直刮至三陰交穴,由上至下,中間不宜停頓,一次刮完,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形成為止。常刮三陰交能夠起到補血養肝的目的。

提示:下肢刮痧先刮外側,由上向下,再刮後側(膀胱經的位置),然後再刮內側。

刮痧後該做些什麼,以及刮痧的環境等注意事項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江蘇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孫建華推薦,在家刮痧,出痧以後喝一杯溫開水,最好是淡鹽水或者淡糖水。人體在刮痧過程中損失了一些津液,喝鹽水和糖水一方麵能夠補充津液,另一方麵還可以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促進體內廢物的排出,從而加強刮痧的功效。孫主任還提醒,刮出痧30分鍾內不要洗涼水澡。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