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四證都是什麼?

作者:caida  時間:2018-06-15 15:47:18  來源: 大眾養生網

1.脾氣虛:主要表現為脾功能減弱,機體失於充養,如食少納呆,食後脘腹不適甚至脹痛,氣短懶言,倦怠無力,大便溏薄,麵色萎黃,肌肉瘦削或虛浮等,舌淡苔白,脈緩弱。一般為脾虛輕症,多見於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貧血、重症肌無力等疾病過程。治宜健脾益氣,可酌選用人參健脾丸、參苓白術丸等。

2.脾陽虛:主要表現為脾虛日久,機體呈虛寒狀態,如食少納呆,脘腹脹滿冷痛,喜溫喜按,大便溏薄清稀,每因受寒或飲食不慎而發作或加劇。口淡不渴,氣怯形寒,四肢不溫,或周身浮腫,或婦女帶下稀白等,舌淡或淡胖或有齒痕,苔白或滑,脈弱或沉遲無力。一般為脾虛日久發展或過食生冷寒涼或腎陽不足而來,多見於慢性結腸炎、慢性痢疾、消化性潰瘍、慢性腎炎等。治宜溫中健脾,可酌選附子理中丸、小建中湯、大建中湯等。

3.脾虛氣陷:主要表現為氣機下陷或髒器下垂,如脘腹墜脹,食後尤甚,便意頻頻,大便溏泄,或便後脫肛,或子宮脫垂,常伴有食少納呆,麵色萎黃,形體消瘦,神疲乏力,氣短聲怯,頭暈目眩等。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無力。一般為脾虛日久或久病而來,多見於慢性腹瀉、慢性痢疾、胃下垂、長期低熱、低血壓、脫肛、重症肌無力等疾病過程。治宜益氣升陽,可酌選補中益氣丸、升陽益胃湯等。

4.脾不統血:主要表現為脾虛而兼見慢性出血,如麵色萎黃或蒼白,食少納呆,氣短懶言,倦怠無力,便血、尿血、肌衄、齒衄、鼻衄、月經過多等慢性出血等,舌淡,苔白,脈細弱。一般為脾虛日久或久病而來,多見於上消化道出血等出血性疾病過程。治宜補脾益氣攝血,可酌選歸脾丸、八珍丸、黃土湯等。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