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家庭教育問題怎樣解決?

作者:caida  時間:2018-09-11 17:14:26  來源: 大眾養生網

孩子到了青少年的時候,是最容易出現叛逆的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孩子喜歡上網,經常喜歡和朋友出去玩耍,而且容易對學習產生厭惡,嚴重的還會到外麵去打架鬥毆等等,這些壞習慣都是讓父母非常頭疼的,那麼針對青少年容易出現的這些問題,父母們該如何解決呢?

青少年家庭教育問題怎樣解決?

青少年家庭教育問題怎麼解決?

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對一個學生都是很重要的。但三方麵教育最重要的還是家庭教育。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些悲劇往往產生於沒有意識到做父母責任的家庭裏”。當今社會中學生厭學的比例在發達地區占20%左右,在欠發達的地區占40%左右。社會有責任,學校有責任,但家庭教育的責任更大。這特別是在一些個別中學生身上表現得比較明顯。如有的是因為父母離異,而忽視或輕視孩子的教育;有的是因為父母文化水平低,對孩子或順其自然,或溺愛、或過分嚴格、或父母的言傳身教能力差或不良;這種家庭教育將就帶來不可估計的影響和結果。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沒有不合格的孩子,隻有不合格的父母。而家庭教育不僅影響孩子的成長,也影響家庭、學校甚至社會。所以家庭教育已不再是一家一戶的私事,而是一個民族和國家都應十分重視的一項偉大的事業。

首先,中學生家庭教育應堅持以下的原則:

一、平等與尊重原則

尊重孩子應該是中學生家庭教育一個首要原則。“家長”一詞從字麵上就是家庭領導者的意思,更何況家長和子女有長幼之分、接受教育早晚之分、社會閱曆深淺之分、經濟實力有無之分等等,從家庭角色上講,家長和子女事實上是不平等的。但正是這樣,在親子交往中,就更要注意從小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因為,在人格上和子女是平等的。

平等尊重的原則不是僅僅為了孩子聽父母的話的技巧,而是基於一種真正的對人的尊嚴的認可和維護的信念。惟有此,家長才可能在親子交往中自然流露出對子女的尊重並被孩子感受到,這種流露和感受的教育力量十分巨大,不僅表現在即時的教育效果上,更是體現在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過程中。而那種為了尊重的“尊重”、為了讓孩子聽話的權宜性的“尊重”,不僅家長操作起來往往很累很不自然也很困難,易於為的中學生孩子所識破,更遺憾的是讓他們從自己的親人那裏來體會一個詞:虛偽。這是要令許多孩子寒心的,是對孩子的品格形成極為不利的。

對人的平等尊重是一種信念。出於這種信念的真正的對子女的平等與尊重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尊重孩子的想法、意願和情感,允許孩子自己處理一些事情,以共同討論的形式幫孩子做決定,給孩子正常表達和保留不同意見的權利,批評時不要傷害孩子的人格,等等,都是貫徹這一教育原則時需要注意的。

青少年家庭教育問題怎樣解決?

二、以子女定向原則

指在子女教育中,從子女發展目標的確定,到跟孩子談話、提要求都以孩子本人為出發點。各種研究告訴,當一個人的行為是從自己的內在需要出發時,行動中的積極性是最高的,而且不依賴外部的獎賞。對於這一點,家長們顯然是意識到了,或者自己也有深刻的體會。一個例子是:許多家長在苦口婆心地訓導孩子時,往往要加上一句話:“這是為。”就是企圖讓孩子明白,家長不是從自己而是從孩子出發的。在某種意義上,孩子的確是的家庭、自己發展的延續。但是,這種延續不是要由孩子來滿足家長自己個人生活中的缺憾,更不是為了給家長自己爭麵子,而是從孩子的實際出發,以孩子本人定位來促進他們自身的健康發展。當協助孩子成為一個有自己的追求的獨立、自主的人時,自己在孩子身上所盡的義務、付出的辛勞也就獲得了實現。家長真正的偉大在於,他是在為孩子追求,而不是要孩子為自己追求。把孩子作為實現自己未了心願、滿足自己個人需要的工具,實際上是要把孩子限製在自己的生命範圍中,這是一種狹隘的自私,恰恰談不上家庭的發展。

的孩子是另外一個人,而不是家長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真正以子女定向,自然就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確定目標、提出要求,自然就會關心孩子的情感生活,在引導孩子學會自製的同時允許孩子正常宣泄負麵情緒,也自然就會對孩子獲得的符合本人實際的任何進展感到欣慰,自然會產生一顆平和的心。特別是,以子女定向的家庭教育,是一種尊重他人意願的無私的教育,這種教育下的孩子在自己努力追求的同時,更會尊重自己的家長。用一句話來概括,在家庭中要創造適合孩子的教育,而不是要教育出適合自己的孩子。

三、積極期待原則

事實告訴:的孩子所感受到的家長對自己的期待,也就是家長認為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自己對自己的期待,從而影響到孩子的努力方向和行為表現。家長有時容易犯一個錯誤:出於對孩子未來的良好願望,表現出對孩子現狀和將來的擔心、憂慮和懷疑,而且讓孩子感受到的是後者。這是一種對孩子的消極期待,很有可能,孩子會不由自主地按照這樣的期待走下去。“真笨”、“真懶”、“這樣下去,怎麼得了”、“今天在學校有沒有犯錯誤”……如果的家長經常這樣向孩子說,等於是在向孩子發出一種消極的命令。所以,讓孩子感受到對他積極的期待,實在是太重要了。最簡單地說,就是要讓孩子感受到:希望他好,認為他好,相信他會更好。

請相信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認為他棒,認為他行,認為他明天會更好。請欣賞孩子,從積極的角度評價孩子的行為表現和行為結果,表達出對他長處的讚歎和欣喜。這樣,會讓孩子感到自信、感到希望,也感到家長的親切可愛、可以信任,自發地和一道走健康發展的路。其實,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許多值得相信和欣賞的地方,問題在於家長沒有去尋找和發現。如果家長總是覺得孩子一無是處,可能是對孩子的期望過於片麵;還有一種可能是自身有缺陷,那就是總是在尋找別人的缺點,看不到別人的優點,不僅隻是對自己的孩子。

青少年家庭教育問題怎樣解決?

四、整體協調原則

家庭教育是一種整體教育,家庭的各種要素對孩子的各個方麵產生著整體而統一的影響。這就需要從整體協調的原則出發實施家庭教育。

一方麵,要盡量做到家庭整體教育影響的協調。這裏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對孩子要麼一道表揚、要麼一道批評。其實在這方麵有時倒不是要絕對的一致,而是相當辯證、相當藝術的。最重要的是家長們的生活態度、生活觀念以及對自己的要求、控製與對孩子的要求的協調。如果家長在自己的生活挫折麵前唉聲歎氣、怨天尤人,而要求孩子在諸如學業挫折麵前要堅強,就是一種很不協調、很矛盾的教育;如果家長在大發脾氣,斥責孩子不能平心靜心地和自己說話,一味地頂牛、對抗,也是很不協調、很矛盾的教育。再一個就是對孩子各方麵的要求、希望的整體協調。那種在有的地方要求孩子助人為樂,有的地方又生怕孩子吃虧、希望孩子上算,會使孩子感到困惑、矛盾和無所適從。由此可以推及其他。

另一方麵,對子女的問題要作整體分析,進行整體教育,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家長要學會把孩子單個的具體行為放在他的行為全貌中作整體分析,放在孩子心理內部的影響和環境外部的作用中作整體分析。這時可能會發現,有時孩子的一個具體行為並不是想象的那種性質,有時孩子的學習問題需要在學習以外下功夫,等等。

人是個整體的人,是和環境統一的人。從家庭影響和孩子本人整體出發實施教育,不拘泥於孩子單個的行為得失,是很重要的。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