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性腹瀉

作者:小雨  時間:2014-06-13 09:23:07  來源: 大眾養生網

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從而造成細胞損傷,引起腹瀉。輪狀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徑為糞-口途徑,臨床表現為急性胃腸炎,呈滲透性腹瀉病,病程一般為7天,發熱持續3天,嘔吐2~3天,腹瀉5天,嚴重出現脫水症狀。

輪狀病毒(Rotavirus,簡稱RV)是一種雙鏈核糖核酸病毒,屬於呼腸孤病毒科。它是嬰兒與幼兒腹瀉的單一主因,幾乎世界上每個大約五歲的小孩都曾感染過輪狀病毒至少一次。然而,每一次感染後人體免疫力會逐漸增強,後續感染的影響就會減輕,因而成人就很少受到其影響。輪狀病毒總共有七個種,以英文字母編號為A、B、C、D、E、F與G。其中,A種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而人類輪狀病毒感染超過90%的案例也都是該種造成的。

輪狀病毒是借由糞口途徑傳染的。它會感染與小腸連結的腸黏膜細胞(enterocyte)並且產生腸毒素(enterotoxin),腸毒素會引起胃腸炎,導致嚴重的腹瀉,有時候甚至會因為脫水而導致死亡。雖然輪狀病毒於1973年就被由澳洲的露絲·畢夏普(RuthBishop)所發現,而且造成嬰兒與幼兒總計超過50%以上因為嚴重腹瀉而住院治療的案例,但是在公共衛生社群中它仍然沒有被廣泛地重視,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更是如此。除了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之外,輪狀病毒也會感染動物,是家畜的病原體之一。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