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身體長了腫瘤後,很難自行消失,需要做手術切除,良性的腫瘤在切除後是不會再長出來的,而惡性腫瘤即使切除了以後還是會不斷的分裂,出現更多的腫瘤 ,但是很多病經過治療後都會出現複發的情況,即使顱咽管瘤屬於良性腫瘤 ,但是也有複發的可能,那麼顱咽管瘤一般會複發多久呢?
顱咽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胚胎殘留組織腫瘤,是由外胚葉形成的顱咽管殘留的上皮細胞發育而成的顱內最常見的先天性腫瘤,多發生於兒童,成人較少見,好發於鞍上。臨床上以下丘腦垂體功能紊亂、顱內壓增高、視力、視野障礙、尿崩症、神經和精神症狀為主要臨床特征,可通過CT檢查明確診斷。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
起因
1.先天殘缺理論
這個理論被人們更廣泛地接受了組織發生理論。通常情況下,胚胎7~8周顱咽管就會逐漸消失,在發育期間常有上皮細胞小巢遺留下來,即成為顱咽管瘤的組織來源。所以顱咽管瘤可發生在咽部、蝶竇、鞍內、鞍上和第三腦室,有的可侵入後腦室。
2.化生鱗狀上皮學說
研究表明,鱗狀上皮細胞巢是垂體化生的產物,而非胚胎殘留。此外,還觀察到垂體腺細胞與鱗狀上皮細胞混合,兩者間可見過多,這一發現也支持了化生學說。
1.顱內壓增高
腫瘤多因室間孔阻塞導致梗阻性腦積水,其自身的占位效應也是引起顱內壓增高的原因之一。頭痛、嘔吐、視盤水腫或繼發性視神經萎縮。
2.視力視野障礙
腫瘤壓迫視交叉可有雙顳側偏盲及視神經原發性萎縮;顱內壓增高可引起視盤水腫,晚期視神經繼發萎縮及視野向心性縮小。一些腫瘤發展到顱前窩,並出現Foster-Kennedy綜合征。
3.內分泌失調
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顯著降低,主要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皮膚幹燥及二性征不發育等。由於下視丘壓迫可導致嗜睡、尿崩症、脂肪代謝障礙(多向心性肥胖,少數可高度營養不良而出現惡病質)、體溫調節障礙(體溫低於正常值的人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