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下肢無力鑒別診斷方法有哪些

作者:xmdgz  時間:2015-05-06 17:05:53  來源: 大眾養生網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雙下肢無力。雙下肢無力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身體健康情況牽動著家裏每一個人的心,隻有身體的健康,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不能忽視身體的病痛,但是好多人都不懂得正確的方法,使得自己的病情更加惡化。

Ⅰ型:眼型(ocularMG)。僅上瞼提肌和眼外肌受累,約占20%~30%。

ⅡA型:輕度全身型(mildgeneralizedMG)。以四肢肌肉輕度無力為主要表現,對藥物治療反應好,無呼吸肌麻痹,約占30%。

ⅡB型:中度全身型(moderategeneralizedMG)。較嚴重的四肢無力,生活不能自理,藥物治療反應欠佳,但無呼吸困難,約占25%。

Ⅲ型:急性暴發型(acutefulminateMG)。急性起病,半年內迅速出現嚴重的肌無力症狀和呼吸困難,藥物治療反應差,常合並胸腺瘤,死亡率高,約占15%。

Ⅳ型:晚期重症型(latesevereMG)。臨床症狀與Ⅲ型相似,但病程較長,多在2年以上,由I型或Ⅱ型逐漸進展形成,約占10%。

此外,MG母親的新生兒15%可有出生後一過性肌無力症狀,稱為新生兒型重症肌無力(neonatalMG),表現為吸奶困難、哭聲無力、四肢活動減少、全身肌張力降低,多在6周內自然減輕、痊愈。

危象

是指MG患者在病程中由於某種原因突然發生的病情急劇惡化,呼吸困難,危及生命的危重現象。根據不同的原因,MG危象通常分成3種類型:因膽堿酯酶抑製劑用量不足所致的肌無力危象,膽堿酯酶抑製劑過量所致的膽堿能危象以及無法判定誘因的反拗性危象。

(1)肌無力危象(myastheniccrisis):大多是由於疾病本身的發展所致。也可因感染、過度疲勞、精神刺激、月經、分娩、手術、外傷或應用了對神經肌肉傳導有阻滯作用的藥物,而未能適當增加膽堿酯酶抑製劑的劑量而誘發。常發生於Ⅲ型和Ⅳ型患者。臨床表現為患者的肌無力症狀突然加重,咽喉肌和呼吸肌極度無力,不能吞咽和咳痰,呼吸困難,常伴煩躁不安,大汗淋漓,甚至出現窒息、口唇和指甲發紺等缺氧症狀。

(2)膽堿能危象(cholinergiccrisis):見於長期服用較大劑量的膽堿酯酶抑製劑的患者。發生危險之前常先表現出明顯的膽堿酯酶抑製劑的副作用,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多汗、流淚、皮膚濕冷、口腔分泌物增多、肌束震顫以及情緒激動、焦慮等精神症狀。

(4)反拗危象(brittlecrisis):膽堿酯酶抑製劑的劑量未變,但突然對該藥失效而出現了嚴重的呼吸困難。常見於Ⅲ型MG或胸腺切除術後數天,也可因感染、電解質紊亂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通常無膽堿能副作用表現。

鑒別診斷MG需與其他各種原因導致的眼外肌麻痹、吞咽和構音障礙、頸肌無力以及急性或亞急性四肢弛緩性癱瘓進行鑒別。

眼外肌麻痹

需與線粒體肌病的慢性進行性眼外肌麻痹型、眼咽型肌營養不良、霍納氏綜合征、動眼神經麻痹、下頜瞬目綜合征、老年性瞼下垂、Graves病、Fisher綜合征、痛性眼肌麻痹綜合征進行鑒別。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穴位大全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