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幹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 級
頭癬是頭皮和頭發的淺部真菌感染,根據病原菌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黃癬、白癬和黑點癬三種。好發於兒童,傳染性較強,易在托兒所、幼稚園、小學校及家庭中互相傳染。主要通過被汙染的理發工具傳染,也可通過接觸患癬的貓、狗等家畜而感染。
特應性皮炎是一種慢性、易複發性、瘙癢性、炎症性的皮膚病,也被稱為異位性皮炎、遺傳性過敏性皮炎、特應性濕疹等。它與遺傳過敏有關,常常伴有皮膚屏障功能缺陷,使外界物質更容易刺激皮膚產生瘙癢和炎症。
頭皮糠疹(capitis pityriasis)又稱頭皮單純糠疹(pityriasis simplex capitis),俗稱頭皮屑(dandruff)。頭皮有小的薄片狀鱗屑脫落。可幹燥或稍帶油性。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所致的一種烈性傳染病,傳染性強,病死率高。臨床表現為廣泛的皮疹成批出現,依序發展成斑疹、丘疹、皰疹、膿皰疹,伴以嚴重的病毒血症;膿皰疹結痂、脫痂後,終身留下凹陷性瘢痕。天花是到目前為止,在世界範圍被人類消滅的第一個傳染病。
天皰瘡(pemphigus)是一類重症的皮膚病。特征為薄壁、易於破裂的大皰,組織病理為棘刺鬆解所致的表皮內水皰,有特征性的免疫學所見。
體癬(tinea corporis)是皮膚癬菌引起的除手、足、會陰和股部以外光滑皮膚上的淺部真菌感染。中醫所謂圓癬、金錢癬和筆管癬等類似本病範疇。如《諸病源候論》:“圓癬之狀,作圓文隱起,四畔赤,亦癢痛是也,其裏亦生蟲”。又如癬候記載:“癬病之狀,皮肉隱胗如錢文,漸漸增長,或圓或斜,癢痛有匡郭,如裏生蟲,搔之有汁”。中醫認為體癬為風濕邪氣,客於腠理,或因接觸不潔之物而發病。
眼顴部褐藍痣於1938年由太田醫生首先報告,故又名“太田痣,是遺傳或某些胎內原因所引起的皮膚黑素細胞分化異常,致麵部三叉神經(主要是第1、2分支)分布區皮膚,並常波及鞏膜等組織的色素性病變。臨床上以眼周圍及麵部皮膚褐青色斑塊或斑片為特征,故又稱眼上齶褐青色痣、眼真皮黑素細胞增多症。色斑不能自行消退,激光是目前治療太田痣較好的方法。
頭皮感染(Scalp infection)多為傷後初期處理不當所致,常在皮下組織層發生感染。若處理不善,病人頭皮可發生壞死,或向深部侵蝕引起顱骨骨髓炎、硬膜外積膿,甚至導致硬膜下積液和腦膿腫。
腿腳部濕疹好發脛前及踝部,常由於下肢靜脈曲張或外傷引起。結癡、增厚、苔蘚化,也可呈糜爛、流水,易繼發感染或形成潰瘍,頑固難治。
本病是一種破壞性、留有永久性禿發的毛囊炎。
脫屑性紅皮病(erythroderma desquamativum)又名Leiners病(Leiners disese),見於2個月內的嬰兒,臨床表現為皮膚彌漫性潮紅脫屑。稟賦不足,後天失調,脾胃虛弱,肌膚失養。
胎記又名蒙古斑(mongolian spot)為先天性真皮黑素細胞增多症,因嬰兒生來即有,故又名兒痣。組織學上可見黑素細胞停留在真皮深部,故又稱真皮黑變病(dermal melanosis)。蒙古斑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以腰骶部及臀部多見。因黑素顆粒位於較深部位,在光線的Tyndall效應下,呈特殊性的灰青色或藍色。隨嬰兒生長,蒙古斑色澤逐漸轉淡,或消失,對機體亦無任何危害,可不作特殊治療。
透明細胞汗腺腺瘤(clear cell hidradenoma)又稱結節性汗腺瘤(nodular hidradenoma),透明細胞小汗腺腺瘤(eccrine sweet gland adonoma of the clear cell type),實體性囊性汗腺瘤(solid cystic hidradenoma)和小汗腺末端汗腺瘤(eccrine acrospiroma)。
疼痛性脂肪疝(painful fat heRNAtion)又稱為疼痛性壓力產生性足丘疹(painful piezogenic pedalpapules)是一種與壓力有關的疼痛性足跟部假性丘疹。
頭皮膿皰糜爛性皮病(erosive pustular dermatosis of the scalp)係一種少見的非感染性膿皰性皮病,由Pye等於1979年首先報道並命名。他們報道了6例病例,其特征為:①發於高齡女性;②頭皮部膿皰、糜爛、結痂性慢性病變,常伴瘢痕性脫發;③實驗室檢查無特殊異常,組織病理象為非特異性皮膚萎縮和慢性炎症性改變;④抗生素治療無效,而皮質激素局部外用有效。
條紋狀苔蘚(lichen striatus)又稱線狀苔蘚,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自限性皮膚炎症。多發生於5~15歲兒童,亦可見於嬰兒及成人,女性略多於男性。自覺症狀不明顯,少數患者有輕度癢感,如發生於嬰兒尿布區,則有劇癢。
兔熱病又稱土拉菌病(Tularaemia)、鹿蠅熱,是一種由扁虱或蒼蠅傳播的齧齒動物的自然疫源性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淋巴結腫大,皮膚潰瘍,眼結膜充血、潰瘍,呼吸道和消化道炎症及毒血症等。土拉菌可以被用作生物戰中的致病病菌,感染者會出現高燒、渾身疼痛、腺體腫大和咽食困難等症狀。
特發性滴狀色素減少症(idiopathic guttate hypomelanosis)為病因不清的多發性點狀色素減退斑。
脫囊是指起始寒熱交作,囊紅睾丸腫,皮膚濕裂,隔日即黑,間日腐穢,不數日間,其囊盡脫。
土肥對稱性肢端色素沉著症(symmetrical acropigmentation of Dohi)為對稱性散布於手、足背的雀斑樣色素沉著及色素減退斑。
團癬是黴菌引起傳染性皮膚病,可分淺部黴菌病和深部黴菌病淺部黴菌病。
皮膚鈣化病(calcinosis cutis)是不溶性鈣鹽(主要為未定型磷酸鈣或少量碳酸鈣)沉積於皮膚內或皮下組織產生的疾病。可分為轉移性皮膚鈣化病,營養不良性鈣化病及特發性鈣化病等3型。
苔蘚樣念珠狀疹(lichen rubber moniliformis)、尖銳紅苔蘚(1ichen ruber acuminatus)。本病是一種泛發性慢性炎性丘疹性皮病,皮損沿長軸呈念珠狀排列。
苔蘚樣結核疹(lichenoid tuberculid)在1950年首先由Ockuly和Montgomery所描述,比較少見。
透明絲孢黴病(Hyalohyphomycosis)是一組由非暗色真菌引起的組織學上以透明菌絲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一般HE染色看不到,僅在PAS或銀染色才能見到紅色或黑色菌絲。1982年,由Ajello和McGinnis提出與暗色絲孢黴病相對應的本病名稱。提出這兩個病名意義在於可以不斷地容納新的病原真菌,而不需要為每個新菌種建立病名。但已用病原菌命名且廣泛使用者如曲黴病仍使用原名稱。
透明細胞棘皮瘤(clear cell acanthoma)又稱蒼白細胞棘皮瘤(pale cell Acanthoma)1962年由Degos等首先報告,故又稱Degos棘皮瘤。典型皮損為局限性褐色濕潤光滑性結節,多在40歲後發病。
頭皮毛囊炎是化膿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圍的一種炎性改變,毛囊炎初起為紅色充實性丘疹,以後迅速發展成丘疹性膿瘡,發於頭部的就稱為頭皮毛囊炎。生於下頜部者稱“羊須瘡”、“須瘡”、“燕窩瘡”;發於眉間者稱“眉戀瘡”;發於臀部者稱“坐板瘡”等。 中醫學根據其發病部位及形狀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瘡、發際瘡、羊胡子瘡、螻蛄癤、螻蛄患、蟮拱頭等。本病好發於頭部、項部、臀部、肛周或身體其他部位,且有複發傾向,常多處發生
理化特性:銻(Sb)是銀灰色金屬,質脆而硬。熔點 630.5℃ ,沸點1380℃ 。銻的蒸氣可在空氣中氧化成銻的氧化物;銻的合金遇酸可產生氣體銻化氫(SbH3)。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幹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 級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在中國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錦江萬裏橋頭的華西壩,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醫學城,她就是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追溯曆史,華西醫院起源於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基督教會1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一、曆史沿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前身是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1953年10月,總後方勤務部衛生部決定將“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改為“軍委直屬機關醫院”。1954年7月,總後方勤務部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屬事業單位,是複旦大學附屬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開業於1937年,是中國人創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之一,隸屬於國立上海醫學院,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瑞金醫院建於1907年,原名廣慈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有著百年的深厚底蘊。醫院占地麵積11萬平方米,建築麵積37萬平方米,綠化麵積4萬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張(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