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體征
口腔內唾液分泌的減少,導致局部環境的變化;牙體由於缺乏自潔作用,以及唾液本質具有的抗菌效能下降,而容易造成猛性齲或牙周病。口腔黏膜幹燥、萎縮。舌質紅絳,舌苔減少,舌背出現溝紋,有燒灼感。
疾病病理
中醫認為口幹多由肝腎陰虛、津不上承引起,或由熱盛津傷、煎灼津液所致。
診斷檢查
患者主訴口幹僅作為一般的診斷依據,需根經過一些客觀檢查進一步確診。常用方法為唾液流率的測定,在相對恒定的條件下,流率低於0.2ml/15min,可診斷為“口幹症”,流率介於0.2-0.91ml/min可稱為“唾液減少”。
方糖實驗也可間接判斷口幹。置一般食用方糖於舌背上,觀察溶化時間。超過30分鍾未完全熔化,可診斷為口幹症;小於10分鍾完全溶化,則為正常;介於10-30分鍾之間溶化,則可能為口幹。口感症主客觀檢查往往不一致,特別是在老年患者。能引起口幹的原因很多,因此,除了患者的主訴症狀外,應進行多項檢查,包括唾液流量的測定,口腔黏膜、舌和牙的變化,必要時應輕全身檢查,如血糖、免疫係統等,以明確口幹的程度和原因。
治療方案
口幹症的治療包括病因治療和對症治療。對因治療在明確病因的情況下是最有效的,如藥物性口幹,通過調整藥物及其劑量,可緩解口幹。對唾液消耗增加而產生的口幹,可通過消除張口呼吸等原因來解決。如果是由於唾液腺實質破壞所引起的口感,如頭頸部惡性腫瘤放療後、舍格倫綜合征,目前主要通過對症治療來緩解口幹,減少並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