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蘑菇(雜菇)生在小山坡大草原或荒野草叢裏中;遍布於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新疆省。野蘑菇,也稱蕈子、野生蘑菇,屬細菌綠色植物,以子實體當藥。野蘑菇一般 可分成服用野蘑菇、標準可食野蘑菇和有害野蘑菇三大類。有害野蘑菇的種類許多,所含內毒素成分很繁雜,中毒了後的臨床症狀也不一樣。
形狀特點
菌蓋半圓型,中凸,中後期微平整。徑6-8cm。蓋表光潔,幹;中後期微有開裂,蓋中央或是否顯著的小魚鱗。乳白色、奶白色或黃棕色,壓緊後微呈淡黃色。菌肉乳白色。味微甘,略具小茴香味。菌褶密而離生,初乳白色,完善後呈淡粉色、深咖色。柄柱型,近等粗,中檔與蓋緣對接處層外具絮狀物環膜,乳白色或黃棕色,脆而易破。擔胞子4枚,橢圓型,壁光潔,(7-8.5)μm火鍋(5-6)μm.微深褐色至暗紅色。現蕾和出同的時節,由暮春至秋後。
4生長發育自然環境
生態環境保護:生在草坪、大草原及林緣。
5遍布狀況
資源遍布:遍布於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山西省、青海省、新疆省、山東省、雲南省等地。
6關鍵使用價值
服用野蘑菇營養豐富,美味可口;標準可食野蘑菇,指根據加溫、水清洗和晾幹等解決後可吃的野蘑菇;有害野蘑菇則不可以服用。
7特性
特性菌蓋半球型、扁半表或平整,直徑6-18cm,乳白色、黃棕色或淺黃色,表層光潔或微有開裂,有時候亦有不顯著的小魚鱗。菌肉厚,類乳白色。菌褶較密,不一長,乳白色、淡粉色或深褐色。菌柄圓柱型,長4-12cm,直徑1.5-3.0cm,乳白色或黃棕色,中上端有時候由此可見菌環。菌環兩層,大,厚。氣香,味特異。
特異有機化學成分生產帶有砷、銅、鉀、磷、鎘、汞、釩、鉻、鋅和鉛等營養元素。尚帶有尿素溶液(urea),脂及酸(fatty acid).三萜類(triterpenes),甘露醇(mannito),麥角甾醇(ergosterol),維他命(vitamin)C。
特異茯苓功效生產鹹;溫性
特異功效與作用生產袪風祛寒;舒筋活血。主風寒濕痹,腰腿疼痛,手腳麻痹。
特異使用方法使用量生產口服:研粉,6-9g;或入丸。
特異每家闡述生產《新華本草綱要》:味微鹹,溫性。有舒筋活血、袪風祛寒的作用。用以治手腳麻痹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