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炒菜時都會放入一些調料,這樣菜品才會呈現出令人回味無窮的味道。比較常見的炒菜調料包括花椒、麻椒、大料、蔥薑蒜、鹽、醬油、雞精、料酒等等。每個菜品不同,其用料也不盡相同。既要保持烹調後菜品的色香味俱全,又要最大限度保證菜品的營養成份不流失,可見這個炒菜用什麼調料最好吃的確是門學問。
一、炒素菜要放的調料
炒素菜不必放過多的調料,油、鹽、少量蒜和幹辣椒、還有雞精就夠了。方法是將二、三瓣蒜切成片,四五個幹辣椒切成段。油燒到七成,放鹽,再放蒜片,出香味即放入辣椒,不讓辣椒糊就將菜放入。起鍋時放適量的雞精。注意,菜千萬不要炒得太久,肉眼看去還有點生就可以了。這樣炒的都很好吃,你可以多試一試。
二、不同的調味品添加的時間
1.醬油在鍋裏高溫久煮會破壞營養成分並失去鮮味。因此應在即將出鍋之前放醬油。
2.醋燒菜時如果在蔬菜下鍋後就加一點醋,能減少蔬菜中維生素C的損失,促進鈣、磷、鐵等礦物成分的溶解,提高菜肴營養價值和人體的吸收利用率。
3.酒燒製魚、羊等葷菜時,放一些料酒可以借料酒的蒸發除去腥氣。因此加料酒的最佳時間應當是烹調過程中鍋內溫度最高的時候。此外,炒肉絲要在肉絲煸炒後加酒;燒魚應在煎好後加酒;炒蝦仁最好在炒熟後加酒。4.味精當受熱到120℃以上時,味精會變成焦化穀氨酸鈉,具有毒性。因此,味精最好在炒好起鍋時加入。
5.糖在製作糖醋鯉魚等菜肴時,應先放糖後加鹽,否則食鹽的“脫水”作用會促進蛋白質凝固而難於將糖味吃透,從而造成外甜裏淡,影響其味美。
6.用豆油、菜籽油做菜,為減少蔬菜中維生素的損失,一般應炒過菜後再放鹽;用花生油做菜,由於花生油極易被黃曲黴菌汙染,故應先放鹽炸鍋,這樣可以大大減少黃曲黴菌毒素。
7.用葷油做菜,可先放一半鹽,以去除葷油中有機氯農藥的殘留量,而後再加入另一半鹽;在做肉類菜肴時,為使肉類炒得嫩,在炒至八成熟時放鹽最好。8.新鮮的雞、魚、蝦和蔬菜等,因其本身具有特殊的鮮味,調味時便不應過量,以免掩蓋了雞、魚、蝦和蔬菜的天然鮮美滋味。而腥膻氣味較重的原料,如不太新鮮的魚、蝦、牛、羊肉以及其內髒類,在調味時,應酌量多加一些能去腥、解膩的調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