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
  • 字母
花粉過敏性哮喘
空氣中飄散的各種致敏花粉是引起變應性哮喘的一組重要變應原,目前已知可以引起人類致敏的植物花粉多達數百種。花粉誘發的過敏性疾病包括季節性變態反應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皮膚病和變應性哮喘。由花粉引起的包括變應性哮喘在內的一係列過敏反應的發病機製主要與I型變態反應有關,是變態反應學家研究較多且卓有成效的變態反應疾病。由於由花粉誘發的變應性哮喘已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因此近年來許多醫生提出了花粉變應性哮喘這一診斷名稱。
副流行性感冒
由副流行性感冒(簡稱副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副流感病毒為RNA病毒,屬副粘液病毒科。在成人中常引起輕型上呼吸道感染,而5歲以下兒童主要為下呼吸道感染,且發病率最高。
特發性肺含鐵血黃...
特發性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為少見疾病,既往又稱Ceelen病、特發性肺褐色硬變綜合征,特點為肺泡毛細血管反複出血,滲出的血液溶血,其中鐵蛋白部分被吸收,含鐵血黃素沉著於肺組織引起反應。臨床特點是反複發作的咳嗽、氣促、咯血和缺鐵性貧血。
乙醚中毒
乙醚(ethylether),是醚的一種,屬古老的合成有機化合物之一,無色液體,極易揮發,氣味特殊,易燃,常用於各種工業製劑和麻醉劑的製備。乙醚急性中毒(ether poisoning),大多由於麻醉時用量過大、濃度過高或滴入過快引起,偶因誤飲而致。部分病人對乙醚過敏。孕婦乙醚中毒,可導致胎兒或新生兒中毒。
新生兒喉喘鳴
新生兒喉喘鳴(laryngeal stridor of newborn)指出生時或出生後數周內出現的喉部喘鳴聲音,是由於在呼吸時氣流通過狹窄的氣道段所引起,可由多種病因造成氣道狹窄段。好發於冬春季節。在嬰幼兒期最常見,特別是新生兒和嬰幼兒。重者可致呼吸困難甚或呼吸衰竭。
減壓病
此病亦稱減壓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1973年Smith首次描述該症為沉箱病(Caisson disease),即在潛水高壓環境中迅速變換壓力出現的內耳損傷。潛水員作業中發生率為1%,一般潛入水下每沉10m即增加一個大氣壓的水壓,相當於施加人體17~18Mg的壓力。因此潛水時必須吸入壓縮性空氣或惰氣和氧的混合氣體,以調節鼓室和鼻腔的內外壓力。如果變換壓力過快或咽鼓管功能失調,便可發病。
胎糞吸入綜合征
胎糞吸入綜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也稱為胎糞吸入性肺炎(meconium aspiration pneumonia),主要是胎兒在宮內或出生過程中吸入染有胎糞的羊水,發生氣道阻塞、肺內炎症和一係列全身症狀,嚴重者發展成呼吸衰竭或死亡。多見於足月兒和過期產兒,據統計,胎糞吸入綜合症發病率占新生兒的1.2%—2.2%。
肺炎鏈球菌性肺炎
據部分調查,病原菌以肺炎鏈球菌第1、2、3、4、6、7、8、12、14、18及19型最常見,兒童則以1、6、14、18、19及23型為多。帶菌者為主要傳染源,病人的傳染源作用很小。病菌經由鼻咽分泌物排出,以飛沫方式傳播。密集人群偶有爆發流行,一般多係散發。四季均有發病而以冬春較多。男性發病多於女性。繼發性肺炎多見於兒童、老年及慢性病人。正常人體上呼吸道存在防禦屏障,故不易感染。一旦屏障受損,防禦功能減退則可發病。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可增加黏液分泌、抑製纖毛上皮的功能及吞噬細胞的作用,麻醉可減弱會厭反射以致誤吸胃內容物及鼻咽含菌分泌物,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胸部外傷可使肺泡內水分積聚,支氣管癌、支氣管擴張及肺膿腫等可引起支氣管阻塞、引流不暢,均可誘發本病。
肺囊性纖維化
囊性肺纖維化(cystic pulmonary fibrosis,CPF或CF)是一種具有家族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的先天性疾病。在北美洲白人中最常見,每2500人中大約有1人受累,25人中有1人為攜帶者,其他人種則極少見。作為一種外分泌腺的病變,胃腸道和呼吸道常累及。其診斷依據是汗液中NaCl含量增高,反映外分泌腺的功能異常。由於Na 和Cl-的轉運異常,胰管和某一其他外分泌腺的管道充滿了黏液,從而導致梗阻。由於支氣管中的黏液增多,可使支氣管阻塞,使某些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易於生長繁殖,進一步引起肺、支氣管的反複感染,繼之引起囊性肺纖維化,嚴重損害肺功能,隨著肺部疾病及肺功能損害的加重,進一步導致右心肥大,心力衰竭。由於胰酶的缺乏,也可引起消化不良及發育障礙等臨床表現。本病如果能得到早期診斷和合理的綜合治療,多數病人可能成活到20多歲或更長。有關各種詳細治療方法的研究,目前正在進行中。
軍團菌肺炎
軍團菌病(legionella pneumonia)是由軍團菌引起的一種以肺炎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軍團菌屬共有40種,臨床分離株大多數為嗜肺軍團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其次是米克戴德軍團菌(L micdadei),其他少見。係革蘭陰性杆菌,但著色較淺。嚴格需氧菌,初代分離培養時營養要求特殊,需用含抗生素和半胱氨酸、鐵的選擇性特殊培養基如活性炭酵母瓊脂培養基(CYE)和BCYE-α培養基。調節準確的培養基pH值和一定濃度的CO2環境(2.5%~5%)與培養時間(至少5天)是保證細菌培養、分離能否成功的關鍵。臨床實驗室對本菌檢出率甚低,多數是根據血清抗體測定診斷本病。
肺寄生蟲病
許多經血循環傳播到人體各處的寄生蟲,常在肺髒內停留,並引起病變,即肺部寄生蟲病。包括發育過程中幼蟲需要經過肺髒的寄生蟲和成蟲以肺髒為寄居場所的寄生蟲感染。肺部致病性寄生蟲有原蟲(阿米巴、弓漿蟲和在分類學仍有爭議但多數主張劃歸原蟲的卡氏肺孢子蟲)、蠕蟲(圓形線蟲--蛔蟲、鉤蟲、糞類圓線蟲、旋毛蟲、絲蟲、比翼線蟲;扁形線蟲--肺吸蟲、棘球蚴蟲、囊尾蚴蟲、後睾吸蟲、血吸蟲)、節肢動物五口吸蟲和蟎。肺寄生蟲病或為肺(胸膜)直接侵犯致病,或為過敏反應。前者可以是原發性肺部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蟲肺炎,亦可以是繼發於鄰近器官病變的擴散如胸膜肺阿米巴病;後者表現為各種類型(單純性、遷延性、熱帶性)的肺嗜酸細胞浸潤,大多伴隨於蠕蟲移行症。
小兒衣原體肺炎
衣原體肺炎(chlamydial pneumonia)是指由衣原體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衣原體是一類細胞內寄生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主要有沙眼衣原體(CT)、肺炎衣原體(CPN)、鸚鵡熱衣原體(CP)和家禽衣原體四種,與人類相關的為前三種,均可引起肺炎,並可有肺外多係統損害。
上氣道梗阻
上氣道梗阻(upper airway obstruction,UAO)是一種由多種原因所致的上氣道氣流嚴重受阻的臨床急症,其臨床表現不具特異性,易與支氣管哮喘及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相混淆。臨床上,該症以兒童多見,在成人較為少見。引起上氣道阻塞的原因較多,其中以外源性異物所致者最為常見,其餘較常見者有喉運動障礙、感染、腫瘤、創傷以及醫源性等。對上氣道梗阻及時認識和治療具有極為重要的臨床意義,因為大多數患者既往身體健康,經有效治療後可以完全康複。
痰積
痰積指痰濁積聚於胸膈之積證。《醫碥·積聚》:“痰積,症見麻木眩暈,痞悶嗜雜,其人平素多痰。”
呼吸性細支氣管相關的間質性肺疾病
間質性肺疾病(ILD)是以彌漫性肺實質、肺泡炎症和間質纖維化為病理基本病變,以活動性呼吸困難、X線胸片彌漫性浸潤陰影、限製性通氣障礙、彌散(DLCO)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為臨床表現的不同種類疾病群構成的臨床-病理實體的總稱。呼吸性細支氣管相關的間質性肺疾病為發生於近期或以往吸煙者的一種不同的臨床綜合征。
單側肺氣腫
單側肺氣腫的狹義定義指因先天性肺組織及肺循環發育異常,使患肺能較正常肺組織透過更多X線的肺部疾病。也有人將阻塞性或代償性肺氣腫、肺大皰、氣性肺囊腫等稱為透明肺,此可以理解為廣義的範疇。
曲黴病
曲黴病是指由致病曲黴引起的皮膚、指甲、外耳道、眼眶、支氣管、肺、骨及腦膜等慢性炎症性病變。近來證明某些曲黴毒素可致癌。感染部位常出現肉芽腫、壞死、化膿等表現。
類肺炎性胸腔積液
盡管目前許多強有力的抗生素在臨床應用,肺炎仍然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美國,肺炎伴胸腔積液位居胸腔積液病因的第2位,滲出性胸腔積液病因的第1位。大多數類肺炎性胸腔積液通過有效的抗生素治療而積液可以自行吸收。但是,約10%的胸腔積液需要手術幹預。
肺念珠菌病
肺念珠菌病是念珠菌屬引起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支氣管、肺部感染。在肺部真菌感染中較為常見,多為院內感染。病原主要為白色念珠菌,其次為熱帶念珠菌、高裏氏念珠菌和星狀念珠菌。據報道,念珠菌感染占真菌感染的79%,尤其在重症監護室、灼傷和腫瘤科發病率較高。
重症院內獲得性肺...
醫院獲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亦稱醫院內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NP),是指入院時不存在,也不處於潛伏期,而於入院48h後在醫院內發生,由細菌、真菌、支原體、病毒或原蟲等引起的肺實質炎症,亦包括在住院期間受到感染而出院後發病的肺炎。多發生於年老、體弱,全身狀況較差以及有各種基礎疾病的慢性和重危病患者,以及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製劑的患者。
痰濁眩暈
眩暈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病症,臨床表現以頭暈眼花。痰濁中阻導致的眩暈為痰濁眩暈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又稱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可使培養細胞發生特征性融合細胞,是嬰兒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少數可伴有皮疹。本病經飛沫呼吸道傳染,具有傳播廣、感染率高、持續時間長的特點,在世界各國均有傳播和流行,幾乎每年或隔年出現一次較大流行,是嬰兒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之一。
急性肺源性心髒病
急性肺源性心髒病(acute cor pulmonale)主要是由肺動脈主幹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環大部受阻,以致肺動脈壓急劇增高、急性右心室擴張和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髒病。由於本病主要見於巨大肺栓塞患者,本節僅對肺栓塞及其所引起的急性肺心病加以闡述。
鎳中毒
鎳中毒(nickel poisoning)主要係吸入鎳及其鹽類的粉塵引起,臨床表現為呼吸係統刺激症狀及皮膚損害。鎳在工業上具有廣泛用途,長期接觸鎳的工人除有中毒機會外,其癌發生的危險度增加。
自限性疾病
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在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能自動停止,並逐漸恢複痊愈,並不需特殊治療,隻需對症治療或不治療,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常見的自限性疾病有:玫瑰斑疹、水痘、傷風感冒、亞急性甲狀腺炎。
慢性嗜酸性粒細胞性肺炎
慢性嗜酸性粒細胞性肺炎(CEP)又稱遷延型嗜酸粒細胞增多症、慢性粒細胞性肺炎 (chronic eosinophilic pneumonia,CEP)。本病較單純型嗜酸粒細胞增多症病程長,通常為2~6個月,甚至超過1年,症狀也較嚴重。
淋巴瘤樣肉芽腫
淋巴瘤樣肉芽腫(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LG)是血管炎和肉芽腫反應的一種少見類型。本病的特征是各種組織均發生血管營養性、血管破壞性病變和肉芽腫反應,並伴以廣泛的非典型性淋巴增殖性浸潤,主要累及肺髒,也可累及肺外組織。
軍團病
軍團病是軍團杆菌(legionellosis)所引起的以肺炎為主的感染,又稱為軍團病(legionella disease)。病原菌主要來自汙染的水源,自呼吸道侵入。此外,致病菌尚可能引起另一種以發熱、頭痛、肌痛為主的臨床類型,病情較輕,稱為龐提阿克熱(Pontiac fever)。197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退伍軍人軍團在費城一個旅館開會,約4400名代表及家屬中共有221人相繼發生肺炎,其中34人死亡。軍團病由此而得名。6月後分離並鑒定出病原體同一種過去未曾加以分類的細菌,遂命名為嗜肺軍團菌。以後的回顧性研究發現軍團病在1957年就已有流行發生,而致病菌則在1943年即被分離。
肺曲菌病
肺曲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致病菌主要為煙曲菌,少數為黃曲菌、土曲菌、黑曲菌、棒狀曲菌、構巢曲菌及花斑曲菌等。我國從1949年到1988年底陸續報告的呼吸道曲菌感染約300多例,然而1972年以前的總數僅47例。肺部曲菌病絕大多數為繼發感染,原發者極為罕見。臨床上一般將本病分為曲菌球、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菌病(ABPA)和侵入性肺曲菌病(IPA)等三種類型。
老年人睡眠呼吸暫...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僅次於失眠的第二大睡眠障礙疾患,可引起嚴重的低氧血症及睡眠紊亂,與高血壓、心律失常、心腦血管疾病及呼吸衰竭等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少數患者可夜間猝死。此外,由於白天嗜睡,記憶力及反應能力受損,患者的工作能力下降,意外事故的發生率增加。正因如此,SAS已成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睡眠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受到國內外醫學界的廣泛重視。近年來,隨著無創性通氣技術的廣泛應用,SAS的治療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小兒皰疹性角膜結...
臨床上最常見的與結核感染有關的眼病,是皰疹性角膜結膜炎(herpetickeratoconjunctivitis)它是對結核杆菌或其產物的過敏反應。多見於原發結核患兒,尤多見於5歲以下。有時作為原發感染的首發症狀出現,常因此發現其他部位活動性結核的存在。此病多見於高度過敏反應的結核患兒。也有些人認為,它是血行播散時期真正的結核病灶雖然病灶內從來未曾發現過結核杆菌。患兒多有與開放性肺結核患者接觸的曆史,隻要一脫離這樣的環境,很快就能恢複但如再回到原來的環境,不久就會出現新的皰疹。
老年人支原體肺炎
支原體肺炎是肺炎支原體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肺炎支原體介於病毒和細菌之間,能在無細胞的培養基上生長,無細胞壁,含有RNA和DNA,經代謝產生能量,常與細菌的L型相混淆,兩者的菌落相似。支原體為動物多種疾病的致病體,目前已知人支原體有8種,隻有肺炎支原體能引起呼吸道感染,它可發酵葡萄糖等,並能產生溶血素,可在24~48h內完全溶解綿羊和豚鼠的紅細胞,依此可與其他支原體相鑒別。其他支原體可引起泌尿生殖係統感染,一般不侵犯呼吸道。肺炎支原體常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不伴有肺炎,也可引起無症狀性感染。國內外的報道均顯示近年來的支原體肺炎發病率有明顯增高趨勢。
囊性纖維化
一種遺傳性外分泌腺疾病,主要影響胃腸道和呼吸係統,通常具有慢性梗阻性肺部病變,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和汗液電解質異常升高的特征。
小兒金黃色葡萄球...
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staphylococcus aureus pneumonia)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的肺炎。本病大多並發於葡萄球菌敗血症,是兒科臨床常見的細菌性肺炎之一,病情重易發生並發症。多見於幼嬰及新生兒,年長兒也可發生。全年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為多。由於耐藥菌株的出現,治療亦較為困難。
汽油中毒
汽油為麻醉性毒物,誤服煤油或汽油或吸入高濃度煤油或汽油蒸氣都可引起中毒(keroseneor gaso1ine poisoning)。口服中毒可有口咽燒灼感、胃腸道症狀、肝腎損害,吸入性中毒者可出現中樞神經係統功能紊亂、呼吸係統損傷等。
小兒慢性肺炎
病程超過3個月者為慢性肺炎。近年來小兒急性肺炎病死率正在降低,但重症肺炎患兒有時未徹底恢複、複發及演變成慢性肺炎者頗不少見,一旦發生,往往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因此,及時防治慢性肺炎非常重要。
肺鼠疫
肺鼠疫為鼠疫的一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明文規定的甲類傳染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主要依靠飛沫傳播,潛伏期短,感染者有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狀及呼吸道感染特有症狀。且病死率高,臨床上以急性淋巴結炎最常見,其次是敗血症、肺炎、腦膜炎和皮膚型鼠疫。 鼠疫的症狀最早在1348年由一位名叫博卡奇奧的佛羅倫薩人記錄下來:最初症狀是腹股溝或腋下的淋巴腫塊,然後,胳膊上和大腿上以及身體其他部分會出現青黑色的皰疹,這也是黑死病得名的源由。極少有人幸免,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會在3天內死去,通常無發熱症狀。
單純皰疹病毒肺炎
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常發生在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少見。單純皰疹病毒性肺炎見於免疫受損的病人、酒精中毒的病人、燒傷病人。大部分病人為成人;在嬰幼兒可作為廣泛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並發症。
水痘肺炎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肺炎由水痘病毒引起,多發生於成年人。冬、春為好發季節。肺炎症狀多發生於出疹後2~6天,亦可出現於出疹前或出疹後10天。少數患者症狀輕微,可於數天後恢複,大部分除典型皮膚表現外,常有高熱,可達40℃,咳嗽、血痰或咯血和胸痛,嚴重時出現氣急、進行性呼吸困難。繼發細菌感染時咳膿性痰,約40%患者由於低氧血症出現發紺。嚴重時病情迅速惡化,肺內病變擴散產生嚴重動靜脈分流而引起呼吸衰竭。胸部X線征象呈兩肺彌漫性結節浸潤或網織狀陰影,病灶可融合呈廣泛浸潤影,常分布於肺門或肺底部。可出現兩側胸腔積液征象。病變較輕者多於1~2周內吸收,亦有延長至數月始吸收者,最後可能遺留散在的鈣化灶。體檢時胸部體征少,可聞及哮鳴音或濕性囉音,極少發現肺實變體征,常與胸部X線征象所示肺部病變不相稱。水痘肺炎根據接觸史、典型的水痘皮疹經過和臨床表現,以及肺部X線呈肺炎表現可作出臨床診斷。
卡他莫拉菌感染
奈瑟菌科包括五個菌屬:奈瑟菌屬、莫拉菌屬、金氏菌屬、不動杆菌屬和Oligella屬。其中莫拉菌屬又包含莫拉(Moraxella)和布拉漢(Branhamella)兩個亞屬,對上述命名和分類仍存在爭議。卡他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MC)也有稱卡他布蘭漢菌(Branhamellacatarrhalis,BC)是寄居於人類上呼吸道的莫拉菌屬的一種細菌,1970年分類為布蘭漢菌,1984年該菌被列為莫拉菌屬的一個亞屬,稱為Moraxedla(Branhamella)catarrhalis即卡他莫拉(布拉漢)菌,目前被廣泛接受的命名是M.catarrhalis(MC)即卡他莫拉菌。隨著對本屬細菌的深入研究,其命名還將會發生變化。MC菌是一種革蘭陰性雙球菌。過去認為僅是健康人呼吸道的正常寄居菌群。
吸入性損傷
吸入性損傷是指吸入有毒煙霧或化學物質對呼吸道所致的化學性損傷,嚴重者可直接損傷肺實質。其多發生於大麵積,尤其是伴有頭麵部燒傷患者。
不動杆菌感染
不動杆菌屬(Acinetobacter)細菌是條件致病菌,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易引起機體感染,是引起醫院內感染的重要機會致病菌之一。本菌可引起呼吸道感染、敗血症、腦膜炎、心內膜炎、傷口及皮膚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重症者可導致死亡。易感人群為老年人、嬰幼兒及其他抵抗力低下者。近年來本菌在醫院內暴發流行和耐藥性不斷增加,並呈多重耐藥,故引起臨床重視。
超敏反應性疾病
與超敏反應有關的疾病包括特應性疾病變應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特應性皮炎和過敏性哮喘(外源性和一些蕁麻疹、胃腸道食物反應和全身性過敏反應。
胃型哮喘
胃食管反流是消化道疾病的一種表現。由於胃液酸性物的刺激,可導致食管炎、上呼吸道炎等疾病。當胃液吸入氣道可引起哮喘發作。動物試驗結果表明,即使吸入少量胃液也可刺激氣道受體而誘發哮喘。在哮喘患者中,胃食管反流症狀的發生率為45%~60%;胃燒灼熱感症狀約77%,反酸感覺者約55%。任何可致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降低的因素均可加重反流。但約23%的患者無症狀,亦稱“沉默反流”。
尿毒症肺炎
肺是尿毒症的最常見受累髒器之一。狹義的尿毒症肺炎是指尿毒症時,胸部X線片呈現以肺門為中心向兩側放射的對稱型蝶翼狀陰影,病變主要是肺水腫表現;廣義的尿毒症肺炎是指尿毒症時呼吸係統出現的病理生理改變和臨床表現,包括肺水腫、肺鈣化、胸膜炎、肺梗死、肺纖維化和肺動脈高壓。
特發性阻塞性細支...
特發性阻塞性細支氣管炎伴機化性肺炎為一種病因不明的特殊臨床病理綜合征,可發展為灶性機化性肺炎,纖維化肉芽腫組織阻塞細支氣管和肺泡管.
呼吸肌疲勞症
呼吸肌疲勞或呼吸肌功能障礙在慢性肺病和ICU住院患者中十分常見。長期以來,呼吸肌疲勞或衰竭問題沒有受到重視。及時發現和治療呼吸肌疲勞可糾正呼吸力學異常、減少呼吸功、改善氧合、縮短機械通氣的時間。因此,近年來對危重病患者呼吸肌功能的評價已成為重症監護的重要內容之一。
肺炭疽
肺炭疽(pulmonary anthrax)是炭疽杆菌所致的急性傳染病。原係食草動物傳染病,人因接觸病畜及其產品或食用病畜的肉類而被感染。含炭疽芽胞的皮毛汙染空氣,引起肺炭疽。可以繼發炭疽杆菌敗血症。 該細菌由Robert Koch在1877年首次發現。炭疽病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分布又非常廣泛。
肺炎衣原體肺炎
肺炎衣原體(TWAR株)(1965年台灣分離株TW-183和1983年華盛頓分離株AR-39)是目前臨床上最常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種衣原體種,目前僅有一種血清型,屬嚴格的人類病原體,不存在動物中間宿主。
哮喘性肺嗜酸粒細...
哮喘性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症又稱哮喘性嗜酸粒細胞增多症(asthmatic pulmonary eosinophilia),也稱支氣管中央型肉芽腫病(Bronchocentric granulomatosis),或稱支氣管肺曲菌病(broi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以反複哮喘發作為其主要特征,大多數病人有個人或家族過敏史,多在40~60歲發病,女性多見。
老年人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肺髒功能嚴重損害,引起缺氧或合並二氧化碳瀦留,進而導致機體一係列生理功能紊亂及代謝障礙的臨床綜合征。同時由於呼吸衰竭在早期無明顯的臨床特征,故一般需要通過實驗室動脈血氣分析做出明確的診斷。
肺心病
肺源性心髒病(簡稱肺心病)主要是由於支氣管-肺組織或肺動脈血管病變所致肺動脈高壓引起的心髒病。是由肺組織、肺動脈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變引起肺組織結構和功能的異常引起的心髒病,其原發病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最常見。
肺、胸膜阿米巴病
肺、胸膜阿米巴病是溶組織阿米巴原蟲感染所致的肺及胸膜化膿性炎症,肝原性病變多發生在右下肺,血源性則多為兩肺多發病變。
痰毒
痰毒屬於癰的範疇,是指氣血為痰毒之邪壅塞不通而成。由於發病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生於頜下的稱托腮癰,位於耳垂下,下頜角後方的又稱耳根毒,病變在兩頸側的名頸癰等等。本病是小兒時期常見外科疾病,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急性淋巴結炎。
流感病毒肺炎
發病開始常有一般的流感症狀,如起病急驟,咳嗽、咽痛,伴有發熱、頭痛、肌痛、不適,症狀持續進展,出現高熱不退、氣急、發紺、陣咳、咯血。痰量常很少,但可帶血。繼發細菌感染常發生於發病2周內,表現為高熱或症狀一度減輕後又複加重。痰轉為膿性,出現細菌性肺炎的症狀、體征。病原多為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流感病毒肺炎常見於慢性心、肺疾病者、慢性代謝性疾病以及慢性腎病者,導致基礎疾病的惡化。胸部X線檢查病初可見沿肺門向周邊走向的炎症浸潤,以後出現散在性片狀、絮狀影,常分布於多個肺野,晚期則呈融合改變,多集中於肺野的內中帶,類似肺水腫。流感病毒肺炎診斷依賴於流感流行期間發病和典型的臨床表現,痰液等分泌物以及肺組織中分離到流感病毒,並需排除細菌性和其他病原體感染如流腦、軍團病、支原體肺炎等。繼發細菌性肺炎診斷可由痰、肺組織、胸腔積液、血等標本的細菌培養證實。
手術後和創傷後肺...
肺通氣不足,膈肌活動差,咳嗽反射受損或受抑製,支氣管痙攣和脫水,均可引起支氣管分泌物滯留,導致肺段不張,進而發生肺部感染。胸部或腹部手術後此類感染發生率較高。吸入麻醉和脊髓麻醉後的肺炎發生率相等,局部麻醉或靜脈麻醉手術後的感染僅占10%。胸部手術後發生膿胸的常見病原體為金黃色葡萄球菌。40%左右的創傷後肺炎為肋骨骨折或胸部創傷的並發症。顱骨骨折或其他頭部損傷,其他骨折,燒傷,或重大挫傷的肺炎發病率相等。
肝性胸腔積液
正常人胸腔內有3~15ml液體,在呼吸運動時起潤滑作用,但胸膜腔中的積液量並非固定不變。即使是正常人,每24小時亦有500~1000ml的液體形成與吸收。胸膜腔內注體自毛細血管的靜脈端再吸收,其餘的液體由淋巴係統回收至血液,濾過與吸收處於動態平衡。若由於全身或局部病變破壞了此種動態平衡,致使胸膜腔內液本形成過快或吸收過緩,臨床產生胸腔積液(Pleural effusion,簡稱胸液)。
新生兒獲得性免疫...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AIDS)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嚴重傳染病,主要使體內CD4淋巴細胞受損,導致全身免疫功能缺陷,繼發各種機會感染和腫瘤而致死。
新生兒持續性肺動...
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persistent pu1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PPHN)是指生後肺血管阻力持續性增高,肺動脈壓超過體循環動脈壓,使由胎兒型循環過渡至正常“成人”型循環發生障礙,而引起的心房及(或)動脈導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臨床出現嚴重低氧血症等症狀。本病多見於足月兒或過期產兒。
新生兒先天性膈疝
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由於胚胎時期膈肌閉合不全,至單側或雙側膈肌缺陷,部分腹部髒器通過缺損處進入胸腔,造成解剖關係異常的一種疾病。胚胎發育中膈肌部分缺損為本病發病基礎。分胸腹裂孔疝、食管裂孔疝和先天性胸骨後疝。
小兒高免疫球蛋白...
高免疫球蛋白E綜合征即Job綜合征,又稱姚皮炎綜合征、慢性肉芽腫病變異型(Granulomatous disease variant)、Buckley綜合征等。本病征是一種病因及發病機理尚不清楚的少見疾病。1966年Davis以“Job綜合征”為病名報告2例,1971年Pabst指出本病血清IgE增高,1974年Hill又發現本病還有中性粒細胞趨化功能降低。該病主要特征有:①慢性濕疹性皮炎;②中性粒細胞趨化性障礙及反複發生嚴重的化膿性感染;③血清IgE明顯增高。
沙眼衣原體肺炎
沙眼衣原體肺炎(chlamydia trachomatis pneumonia)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肺部炎症。沙眼衣原體主要是人類沙眼和生殖係統感染的病原,偶可引起新生兒和成人免疫抑製者的肺部感染。
小兒支氣管擴張
支氣管擴張係支氣管因反複感染及分泌物阻塞或先天性發育缺陷等因素,造成管壁破壞、變形和擴張的一種慢性化膿性疾病。病變一般為不可逆性,進展較慢。約50%的成人患者,症狀常起自小兒時期,主要表現為經常發熱,咳嗽,多痰、甚至咯血,近年由於加強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防治,以及抗生素的及時應用,發病率已有所減少,症狀也較過去為輕。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
由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引起的感染,大部分累及胃腸道,引起自限性胃腸炎或腸係膜和末端回腸腺體炎。敗血症及其肺和其他內髒受累極少見,肺炎病例一般發生於肝硬化或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
煤炭工塵肺
煤工塵肺(coalminer’s pneumoconiosis)係指煤礦工人長期吸入生產環境中粉塵所引起的肺部病變的總稱。包括采煤和造煤工人吸入純煤粉塵所致的煤肺,約占10%;岩石掘進工吸入矽塵所引起的矽肺,約占10%以下;以及吸入煤塵和矽塵等混合性粉塵所引起的煤矽肺,主要發生在既掘進又采煤的混合工種中,約占80%以上。煤礦中以煤矽肺最為多見。煤工塵肺主要發生在地下開采工中,露天煤礦開采工中患病率很低。大量接觸煤粉的其他作業工人,如碼頭卸煤工、煤球製作工中也可發生煤肺,因影響勞動能力不大,目前研究不多。
貝殼甲綜合征
貝殼甲綜合征(Shell Nail Syndrome)甲床及骨質萎縮。Cornelius和shelley於1967年報道了1例,該患兒4歲時發生繼發於百日咳的支氣管擴張,5歲時出現指甲改變。
食物過敏性哮喘
食物誘發哮喘(food-induced asthma,FIA),也稱為食物過敏性哮喘(food allergic asthma)或食物過敏誘發的哮喘(food allergy-induced asthma),是食物過敏症(food allergy,FA)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FA主要表現為皮膚、呼吸道和胃腸道反應,如:風疹、喉水腫、哮喘和腹瀉,也可以產生嚴重的全身過敏反應。FA的患病率在總人口中l%~2%,而在兒童約為8%,在FA的患者中哮喘病的患病率明顯增加,為6.8%~17%,而對牛奶過敏的兒童,哮喘的患病率則高達26%。在我國人群中,FA患病率為3%~14%,約有30%的哮喘患者有攝入某種食物後誘發哮喘的病史。
球形肺炎
呈孤立的圓形肺炎變的肺炎謂球形肺炎(spherical pneumonia),是一個以X線胸片的形態表現特點而命名的肺炎。
月經性哮喘
月經性哮喘是指哮喘婦女與其月經周期有關,在月經前期或月經期哮喘症狀加重的現象,一般常於育齡婦女在月經來潮前5~7天有明顯的哮喘發作傾向,尤以月經前2~3天發生率達到高峰,稱為“月經前哮喘”,月經來潮後症狀逐漸減輕。有的則在月經期間發作,稱為“月經期哮喘”。有研究顯示,約30%~40%的哮喘婦女在經前或月經期哮喘症狀加重或惡化。症狀的加重程度因人而異,輕者僅有胸悶,嚴重者需住院治療。
激素抵抗型哮喘
糖皮質激素作為哮喘的一線治療已廣泛應用於臨床。大多數哮喘患者口服大劑量潑尼鬆短時間內就可使臨床症狀和病理生理變化得到明顯改善。對於初始診斷的兒童和成人哮喘患者,無論是大劑量還是小劑量吸入激素均能緩解症狀和改善肺功能。但並不是所有哮喘患者對激素的治療都顯示出療效,有一部分患者即使長期或大劑量給予激素,其療效也不理想,此為激素抵抗型哮喘(glucocoticoid resistant asthma,GRA)。激素抵抗型哮喘的診斷除需明確哮喘診斷規則足量應用激素外,尚需排除導致激素抵抗的因素以及嚴格的鑒別診斷。支氣管擴張藥為治療激素抵抗型哮喘的一線用藥。與之相對應,對激素顯示出良好療效的哮喘則為激素敏感型哮喘 (glucocoticoid sensitiVe asthma,GSA)。
膽固醇肺炎
膽固醇肺炎是膽固醇長期沉積在肺內引起的一種慢性炎症。大致可分為原發及繼發兩種。繼發者可因肺部慢性炎症、肺結核、膿腫、腫瘤、寄生蟲、纖維化、胸部放療後、粉塵刺激和重度吸煙等引起。該病為少見病例,到1997年,國內文獻才27例。
過敏性支氣管肺曲...
過敏性支氣管肺曲黴病(allergic broncho 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是過敏性支氣管真菌病中最常見和最具特征性的一種疾病,1952年在英國首先報道。其致病曲黴以煙曲黴最常見,赫曲黴、稻曲黴(A.oryzae)、土曲黴偶可見到。
老年人終末期肺炎
老年終末期肺炎是指各種疾病晚期或長期臥床,體質極度衰竭導致的免疫機能低下和呼吸係統防禦機能的減退所致的肺炎。引起終末期肺炎的常見疾病有:各種腦血管病恢複期,惡性腫瘤晚期,重症糖尿病患者,肝腎功能衰竭,腦外傷,放療化療患者,獲得性免疫缺陷症(AIDS),大手術後,器官移植患者,以及留置導尿和氣管插管的患者。常將這些患者稱為免疫損害宿主,其合並感染的發生率相當高,其中以肺部感染最為常見,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呼吸係統疾病伴發...
呼吸係統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又稱肺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礙,屬軀體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礙中的一類。主要是由於各種肺部疾病引起呼吸生理學、血液學和腦代謝等多方麵的改變,產生呼吸功能不全導致腦缺氧而致精神障礙,其發生與血液酸堿度降低、高碳酸血症及缺氧有密切關係。 肺性腦病(pulmonary-encephalopathy)是指由於慢性肺部疾病引起肺功能不全,出現的精神障礙和神經症狀,又稱呼吸性腦病。
巨細胞病毒性肺炎
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以受感染細胞形成巨大的A型嗜酸性核內及胞質內包涵體為特征的病毒性肺炎。大多數是無症狀隱性感染,但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嬰兒中可引起嚴重的肺部感染而導致死亡。近年來隨著骨髓和器官移植的開展和艾滋病患者的不斷增多,CMV已經成為該兩種情況下最常見的致病菌。
棉塵肺
人類從早期的文明活動中使用棉花等植物纖維性農產品紡線織布開始就有棉塵暴露的問題,隨著工業化而來的紡織工業的大量湧現使職業暴露棉塵對健康的影響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大型棉麻紡織廠的基本生產過程開包、混棉、梳棉等都產生大量棉塵,是職業暴露的主要來源。初次接觸棉塵或偶爾暴露高濃度棉塵的人可發生“紗廠熱”(mill fever),表現為接觸棉塵數小時後出現寒戰、肌肉關節痛、幹咳、乏力、發熱,類似流感早期的症狀。現在已知道這實際上是有機粉塵毒性綜合征(ODTS)。少數接觸棉塵的工人,開始接觸半小時後即發生肺通氣功能下降,並在工作周內進行性加重,可伴有喘息,和職業性哮喘表現一致。
克雷白杆菌屬感染
克雷白杆菌屬(Klebsiella)存在於正常人的腸道和呼吸道,亦存在於水和穀物中。在免疫低下以及接受手術和侵襲性醫源性操作的人群易罹患本屬細菌感染,亦是社區獲得性肺炎和醫院獲得性肺炎的常見病原體。
閉鎖肺綜合征
閉鎖肺綜合征(locked lung syndrome,LIS)是指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氣道阻塞進行性加重而達到危急狀態。
鸚鵡熱衣原體肺炎
鸚鵡熱衣原體與肺炎支原體和肺炎衣原體相比是一個較早發現的病原體(17世紀末),那時認為鸚鵡是該病原體的宿主而將其引起的疾病稱為鸚鵡熱(psittacosis,parrotfever)。
變形杆菌肺炎
變形杆菌(proteus)係腸道正常菌群的常見菌種,與人類感染有關的主要為普通變形杆菌和奇異變形杆菌,可引起泌尿道感染和腹部術後切口感染,引起肺炎少見,國內尚無確切發病率統計資料。社區感染中罕見,院內感染中約占3.4%~5.8%。與其他革蘭陰性杆菌肺炎類似,主要是吸入口咽部定植的變形杆菌。正常人攜帶此菌很少,老年、使用抗酸劑或H2受體阻滯劑導致胃液pH升高、個人衛生狀況不佳、胃腸道手術者,口咽部變形杆菌定植增加。當機體抵抗力下降而吸入的菌量較多、毒力較強時,肺炎隨之發生。
老年人尿毒症性肺...
慢性腎功能衰竭最常見的肺部並發症為尿毒症性肺炎,又稱尿毒症肺,或尿毒症肺水腫,是由尿毒症引起的肺水腫和非感染性肺炎,是以肺水腫為主要病理表現的臨床綜合征。
布氏菌肺炎
布氏菌肺炎(pneumonia due to brucella species)是由布氏菌屬(Brucella)細菌所引起的肺部急性或慢性感染,屬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本病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畜牧地區都有流行。
小兒呼吸道合胞病...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簡稱合胞病毒肺炎,是一種小兒常見的間質性肺炎,多發生於嬰幼兒。由於母傳抗體不能預防感染的發生,因而出生不久的小嬰兒即可發病,有報道新生兒病毒性肺炎中RSV占10%~15%。國外偶有院內感染導致產科醫院新生兒病房暴發流行的報道。
急性縱隔炎
縱隔炎指縱隔內的細菌感染,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縱隔炎多形成膿腫,病情嚴重。慢性縱隔炎多為肉芽腫樣,常由原發肺結核或組織胞質菌病感染所致,起病緩慢,常無症狀,在X線檢查時發現,少數患者也可由於病變引起阻塞或壓迫而發生相應的症狀和體征。
急性肺膿腫
急性肺膿腫的感染細菌,為一般上呼吸道、口腔的常存菌。常為混合感染,包括需氧和厭氧的革蘭氏陽性與陰性球菌與杆菌。其中最常見的病原菌為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梭形菌和螺旋體等。厭氧菌對肺部化膿性感染的重要性,由於培養技術的改進,近年來才被重視。較重要的厭氧菌有腖鏈球菌、腖球菌、核粒梭形杆菌、類杆菌屬、瓦容球菌、螺旋體等。除上述厭氧菌外,還有需氧或兼性厭氧菌存在。近年國外報道嗜肺軍團杆菌所致肺炎,約有25%形成膿腫
麻疹病毒肺炎
麻疹病毒肺炎為麻疹最常見的並發症,以嬰幼兒及免疫低下者為多,多發生於疾病的早期。並發肺炎時麻疹患兒呼吸道症狀明顯加重,常高熱持續不退,咳嗽加劇,呼吸急促、鼻翼扇動、發紺。肺部能聞及幹濕囉音。大多隨麻疹熱退、皮疹隱退而肺炎亦逐漸消散。但營養不良、體弱免疫力低下者發生巨細胞肺炎,病情常遷延不愈。
小兒原發型肺結核
小兒原發型肺結核是原發性結核病中最常見者,為結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後發生的原發感染,是小兒肺結核的主要類型,占兒童各型肺結核總數的85。3%。原發型肺結核包括原發綜合征和支氣管淋巴結結核。前者由肺原發病灶、局部淋巴結病變和兩者相連的淋巴管炎組成;後者以胸腔內腫大的淋巴結為主,而肺部原發病灶或因其範圍較小,或被縱隔影掩蓋,X線片無法查出,或原發病灶已經吸收,僅遺留局部腫大的淋巴結,故在臨床上診斷為支氣管淋巴結結核。此兩者並為一型,即原發型肺結核。
Q熱
Q熱(Q Fever)是由伯納特立克次體(Rickettsia burneti,Coxiella burneti)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以潛伏期一般為2~4周。有畏寒、發熱、劇烈頭痛、肌肉疼痛,可發生肺炎及胸膜炎,部分病人還可發生肝炎、心內膜炎、心肌炎、血栓性脈管炎、關節炎及震顫性麻痹等。1937年Derrick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Queensland)發現並首先描述,因當時原因不明,故稱該病為Q熱。
葡萄球菌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staphylococcal pneumonia)是葡萄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化膿性肺炎,近年來,有逐漸增多的趨勢。病情較重,常發生於免疫功能受損的病人,尤其對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醫院內感染已引起人們廣泛注意。
職業性哮喘
職業性哮喘(occupational asthma)是指由於接觸職業環境中的致喘物質後引起的哮喘。其發病率與工業發達程度密切相關,另外,其發病率還與致喘物的性質有關,如在長期接觸致喘物異氰酸酯的工人中,職業性哮喘的發病率約為5%~10%,在從事去汙劑工業而長期與蛋白水解酶接觸的工人中,其發病率達到50%甚至更高。隨著工業發展,我國職業性哮喘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特異性支氣管激發試驗是診斷職業性哮喘和篩查職業性致喘物最有診斷價值的方法。避免與致敏原接觸是治療職業性哮喘最重要的措施。
小兒腺病毒性肺炎
腺病毒肺炎是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是我國兒童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腺病毒感染可引起咽-結合膜熱、肺炎、腦炎、膀胱炎、腸炎等,其中腺病毒肺炎是嬰幼兒肺炎中最嚴重類型之一。多見於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
小兒肺炎鏈球菌肺...
肺炎鏈球菌肺炎(streptococcus pneumonia)是指由肺炎鏈球菌(舊稱肺炎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肺炎鏈球菌常引起以肺大葉或肺節段為單位的炎症,皆為原發性,3歲以上小兒多見,尤以年長兒較多,因此時該年齡組機體防禦能力逐漸成熟.能使病變局限於一個肺葉或一個肺段而不致擴散,故又稱大葉性肺炎。嬰幼兒時期偶可發生,由於免疫功能尚不成熟,病菌沿支氣管播散形成以小氣道周圍實變為特征的病變(支氣管肺炎)。繼發性肺炎鏈球菌肺炎多見於嬰幼兒,常繼發於病毒性肺炎。此處主要敘述大葉性肺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冬春季、氣候驟變時發病較多。
小兒淋巴細胞間質...
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lymphocyt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LIP)是一種慢性、進行性、間質性肺炎,多伴AIDS發生。LIP和肺淋巴細胞樣增生(pulmonary lymphoidhyperplasia,PLH)可見於各種免疫紊亂情況,如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移植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應和AIDS患者的肺部表現,目前認為是AIDS確定性疾病(an AIDS-defining index disease)。
非特異性間質肺炎
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是特發性肺間質性疾病(ⅡP)的一種類型。過去歸納在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中,因其臨床、病理、影像學、肺功能等改變,尤其對糖皮質激素的治療反應和預後與IPF都有顯著的不同,故近年將其從IPF中分離出來,作為一種獨立的特發性肺間質疾病。因其臨床症狀和病理特點相對缺乏特異性,臨床多被診斷為IPF,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疾病。
縱隔疝
縱隔疝(hernia of mediastinum)是指一側肺髒的部分組織通過縱隔突入到另一側胸腔,它與縱隔移位不同,後者係整個縱隔連同其內容物向對側移位,但二者在臨床上較難鑒別,且常可並存。縱隔疝常發生於前上縱隔結構薄弱區,即位於第1~4肋軟骨水平,前方為胸骨,後方為大血管,下方以心髒為界。
急性嗜酸性粒細胞...
急性嗜酸性粒細胞性肺炎(acute eosinophilic pneumonia,AEP)於1989年首先報道。因其不同於單純性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症,因此近年來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臨床病症。
巴斯德菌肺炎
出血敗血性巴斯德菌(Pasteurella multocida)是貓和狗口腔正常菌叢,也是許多動物和鳥類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病因。出血敗血性巴斯德菌是狗和貓咬所致人蜂窩織炎的常見原因。此菌可引起人類呼吸係統感染,引起巴斯德氏菌肺炎,但報道極少。
支氣管結石
支氣管結石指位於支氣管腔內或侵蝕到腔內的鈣化團塊,可引起嚴重的支氣管刺激和阻塞症狀。
慢性縱隔炎
慢性縱隔炎又稱特發性縱隔纖維化,病因較複雜。慢性縱隔炎可導致上腔靜脈梗阻,患者出現一係列上腔靜脈梗阻症狀體征。
表皮葡萄球菌肺炎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可以引致肺炎。

相關醫生

  • 李秀蓮
    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  兒科
    擅長疾病: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 盧秀英
    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  急救科
    擅長疾病: 危重病的救治。
  • 席時華
    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  眼底
    擅長疾病: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 李晶
    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  眼底
    擅長疾病: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 熱西提
    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  內科
    擅長疾病: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相關醫院

  • 北京協和醫院
    北京協和醫院
    三級甲等 綜合醫院 國營
    地址:(東單院區)北京市東城區帥府園一號,100730;(西單院區)北京市西城區大木倉胡同41號,100032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幹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 級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三級甲等 綜合醫院 國營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國學巷37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在中國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錦江萬裏橋頭的華西壩,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醫學城,她就是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追溯曆史,華西醫院起源於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基督教會1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三級甲等 綜合醫院 國營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複興路28號院

       一、曆史沿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前身是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1953年10月,總後方勤務部衛生部決定將“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改為“軍委直屬機關醫院”。1954年7月,總後方勤務部

  •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三級甲等 綜合醫院 國營
    地址:上海市徐彙區楓林路180號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屬事業單位,是複旦大學附屬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開業於1937年,是中國人創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之一,隸屬於國立上海醫學院,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三級甲等 綜合醫院 國營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197號(永嘉路口)

    瑞金醫院建於1907年,原名廣慈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有著百年的深厚底蘊。醫院占地麵積11萬平方米,建築麵積37萬平方米,綠化麵積4萬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張(

推薦文章

推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