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幹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 級
咽峽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咽炎,主要發生在咽峽部位,即咽部垂直麵的一個環形結構,上為懸雍垂與軟齶遊離緣,下為舌根,左右麵為齶舌弓與齶咽弓共同構成的一個環狀狹窄部分。該病可由細菌、病毒及其他病原體引起,臨床主要表現為咽痛、咽幹等症狀,大部分患者症狀輕微,預後較好。
衣原體肺炎是由衣原體引起的肺炎,主要引起成人及青少年的非典型肺炎,亦可引起支氣管炎、咽炎及扁桃體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衣原體肺炎多見於學齡兒童,大部分為輕症,發病常隱匿,感染率沒有性別差異,四季均可發生。
陰溝腸杆菌是一種常見的腸道正常菌群,但在一定條件下,它也可以成為條件致病菌,引發感染。以下為陰溝腸杆菌感染的相關信息。 感染來源和途徑:陰溝腸杆菌是腸道正常菌群,但也可以作為條件致病菌感染人體。常見的感染途徑包括皮膚傷口直接侵入、通過留置導尿管等侵入性操作所產生的通道侵入人體造成感染,以及機體免疫力低下或因長期應用抗生素導致菌群失調時引發的感染。
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個特殊類型,也叫“apc熱”。由於病毒感染引起以發熱、咽炎和單眼或雙眼的急性濾泡性結膜炎三聯症為其特點。常發生於夏季,遊泳中傳播。兒童多見。
夜間哮喘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哮喘,其發病時間主要在夜間或淩晨。這種哮喘類型在哮喘總患病人數中占比較高,約為三分之二。夜間哮喘患者通常在清晨或夜間出現急性發作,其最常見症狀是劇烈咳嗽、喘息、紫紺和大量出汗,可能會影響睡眠質量,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夜間哮喘的發病原因可能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呼吸道病毒感染、劇烈運動、吸入大量冷空氣以及精神因素等有關。
乙醚(ethylether),是醚的一種,屬古老的合成有機化合物之一,無色液體,極易揮發,氣味特殊,易燃,常用於各種工業製劑和麻醉劑的製備。乙醚急性中毒(ether poisoning),大多由於麻醉時用量過大、濃度過高或滴入過快引起,偶因誤飲而致。部分病人對乙醚過敏。孕婦乙醚中毒,可導致胎兒或新生兒中毒。
月經性哮喘是指哮喘婦女與其月經周期有關,在月經前期或月經期哮喘症狀加重的現象,一般常於育齡婦女在月經來潮前5~7天有明顯的哮喘發作傾向,尤以月經前2~3天發生率達到高峰,稱為“月經前哮喘”,月經來潮後症狀逐漸減輕。有的則在月經期間發作,稱為“月經期哮喘”。有研究顯示,約30%~40%的哮喘婦女在經前或月經期哮喘症狀加重或惡化。症狀的加重程度因人而異,輕者僅有胸悶,嚴重者需住院治療。
鸚鵡熱衣原體與肺炎支原體和肺炎衣原體相比是一個較早發現的病原體(17世紀末),那時認為鸚鵡是該病原體的宿主而將其引起的疾病稱為鸚鵡熱(psittacosis,parrotfever)。
運動誘發哮喘(exercise-inducedasthma,EIA)是氣道反應性增高者在劇烈運動後發生的急性氣道狹窄和氣道阻力增高。運動性哮喘在臨床上並不少見。據統計,50%~90%已確診的哮喘病人可出現運動性哮喘;40%尚未確診的過敏性鼻炎患者可出現運動性哮喘。
厭氧菌是下呼吸道感染中較為常見的病原體,通常所致肺部感染主要為吸入性肺炎,繼而呈化膿性經過,形成肺膿腫或並發膿胸。臨床上62%~100%的吸入性肺炎係由厭氧菌所致。膿胸中厭氧菌占25%~40%,個別高達76%。由於標本采集問題,厭氧菌在細菌性肺炎中的確切比例並不十分清楚。一些研究顯示,社區肺炎中厭氧菌占21%~33%,僅次於肺炎鏈球菌,居第2位;醫院肺炎中有報道可達35%,但也有認為此數據可能明顯
藥物在疾病的預防、治療和診斷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麵,它又可因其毒副作用導致機體各髒器的損害。雖然早在1880年William Osler就觀察到過量的嗎啡可導致急性肺水腫,但直到1972年Rosenow才對20種與肺損傷肯定有關的藥物進行了係統的論述。此後有關藥物與肺部疾病的報道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到目前為止已有100餘種藥物據報道可引起肺部病變。藥物對肺的不良反應係全身藥
藥源性呼吸衰竭(drug-induced respiratory failure,DRF)是指由於應用治療藥物或違禁藥品誘發或促發所引起的一種的急性呼吸衰竭。
醫源性氣管損傷是指在治療過程中所引起的氣管的器質性損傷。 在有嚴重呼吸功能衰竭的病人運用機械通氣治療增加了搶救的成功率,同時亦可引起醫源性氣管損傷。
恙蟲病是由立克次體引起的全身性傳染病,常侵犯肺部引起肺炎等病變。
洋蔥假單胞菌肺炎(pseudomonas cepacia pneumonia)是洋蔥假單胞(pseudomonas cepacia)引起的肺部感染,主要見於免疫機製嚴重受損的患者(如血液病、惡性腫瘤)和囊性纖維化病人,大部分病情進行性加重,並且洋蔥假單胞菌對大多數抗生素耐藥,預後較差。
幽門螺杆菌是一種螺旋狀、革蘭陰性、微需氧性細菌。人群中幾乎一半終身感染,感染部位主要在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早在1893年,Bizzozero報道在狗的胃內觀察到一種螺旋狀微生物。之後,Kreintz和Rosenow在人胃內也發現了螺旋體。1979年,Warren發現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患者的多數胃黏膜活檢標本上定居有彎曲菌樣的細菌,有規律地存在於黏膜細胞層的表麵及黏液層的下麵,易於用Warthin-
胰腺炎(pancreatitis)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常見的有:急性膽源性胰腺炎、蛔蟲性急性胰腺炎、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壞死型胰腺炎等急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膽源性慢性胰腺炎等慢性胰腺炎。
在未明確病因前,大便性狀改變與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統稱為腹瀉病(diarrheal disease)。腹瀉病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組疾病,是兒童時期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是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全球大約每年至少10億人次發生腹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每天大約1萬人死於腹瀉。在我國,腹瀉病同樣是兒童的常見病,平均每年每個兒童年發病3.5次,其死亡率為0.51%。因此,對小兒腹瀉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廣義的營養不良(malnutrition)應包括營養不足或缺乏以及營養過剩兩方麵,現隻對前者進行論述。營養不良常繼發於一些醫學和外科的原因,如慢性腹瀉、短腸綜合征和吸收不良性疾病。營養不良的非醫學原因是貧窮食物短缺。缺乏營養知識,家長忽視科學喂養方法。在發達國家營養不良的病人通常可以通過治療原發病、提供適當的膳食,對家長進行教育和仔細的隨訪而治療。但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營養不良是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幽門是消化道最狹窄的部位,正常的直徑約1.5cm,因此容易發生梗阻。由於幽門通過障礙,胃內容物不能順利入腸,而在胃內大量瀦留,導致胃壁肌層肥厚,胃腔擴大及胃黏膜層的炎症,水腫及糜爛。
亞硝酸鹽中毒是指由於食用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含量較高的醃製肉製品、泡菜及變質的蔬菜可引起中毒,或者誤將工業用亞硝酸鈉作為食鹽食用而引起,也可見於飲用含有硝酸鹽或亞硝酸鹽苦井水、蒸鍋水後,亞硝酸鹽能使血液中正常攜氧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因而失去攜氧能力而引起組織缺氧。
腸痙攣是由於腸壁平滑肌陣陣強烈收縮而引起的陣發性腹痛,是小兒急性腹痛中最常見的情況。在小嬰兒,可從哭吵的程度和強度來了解是否存在腸痙攣。
原發性肝內硬化(Hanot)綜合征係指肝內膽管的非特異性炎症、纖維化而致肝內膽汁淤積、肝硬化伴結節性增生而產生的一組症候群。現習慣稱為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另名為慢性非化膿性破壞性膽管炎、膽管性肝炎、膽管膽汁性肝硬化、肝內梗阻性膽汁性肝硬化等。本征可能是由於自身免疫異常而致隔膽管及小葉間膽管非化膿性破壞性炎症,伴膽小管增生;破壞、瘢痕形成;肝小葉結構破壞、再生結節形成;呈現明顯膽汁淤滯的肝硬化組織學
藥物性胃病(Gastropathy of Drugs)是藥物引起胃的不良反應,約占藥物性副作用的1/3。許多口服藥物可引起胃部不適,但有時雖非口服給藥,亦可引起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胃部不適。
用藥劑量超過極量而引起的中毒。誤服或服藥過量以及藥物濫用均可引起藥物中毒。常見的致中毒藥物有西藥、中藥和農藥。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傳染的疾病。HBV導致的腎小球腎炎,稱為乙型肝炎病毒相關腎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nephritis),簡稱HBV相關性腎炎,它是HBV感染後的一種主要的肝外髒器病變。
應激性潰瘍是多發性外傷,嚴重全身性感染,大麵積燒傷,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嚴重應激反應情況下發生的急性胃粘膜病變,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見原因之一。應激性潰瘍的病灶有4大特點:①是急性病變,在應激情況下產生;②是多發性的;③病變散布在胃體及胃底含壁細胞的泌酸部位,胃竇部甚為少見,僅在病情發展或惡化時才偶而累及胃竇部;④並不伴高胃酸分泌。
淤膽型肝炎是因多種原因引起肝細胞和(或)毛細膽管膽汁分泌障礙,導致部分或完全性膽汁流阻滯為特征的綜合征。占黃疸型肝炎的2~8%。病毒性淤膽型肝炎約占病毒性肝炎病人的3%,甲、乙、戊型肝炎均可引起,多發生於急性肝炎發病數周之後。
胃食管反流(infantil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IGER)是指胃及(或)十二指腸內容反流入食管。GER在小兒十分常見,絕大多數屬於生理現象,Stephen等將小兒GER分為3種類型:即①生理性反流:多見於新生兒和小嬰兒喂奶後發生的暫時反流。②功能性反流(或稱易發性嘔吐):常見於嬰幼兒,不引起病理損害。③病理性反流:根據Carre早期統計,約占新生兒的1/500,反流
正常情況下經口服藥時,藥物從口腔經過食管很快到達胃,很少引起食管的不良反應,但是如果食管本身存在異常,如受壓、狹窄、運動障礙、胃食管反流等,以及服藥方法不當,如臥位服藥、服藥時進水太少,致使藥物在食管滯留時間延長,某些藥物則可引起食管損傷,這種因藥物而引起的食管黏膜損傷稱為藥物性食管炎(drug-induced esophagitis)。
隱孢子蟲病是由一種叫微小隱孢子蟲 ( Cryptosporidium parvum ) 所引起的傳染病,而其他品種的隱孢子蟲亦偶然會引起此病。病征通常於感染後 7天左右出現,包括腹痛、水瀉、嘔吐及發熱。大部份患者的病征持續6至10天,但亦有可能會持續數星期。免疫係統有問題的患者如受感染,病情可能非常嚴重,甚至威脅生命。自1976年正式報道以來發現本病廣泛,是旅遊者腹瀉的常見病原,艾滋病患者並發本病
魚膽中毒是指食魚膽而引起的一種急性中毒。日常吃的青魚、草魚、鯉魚、鰱魚以及紹魚等,其魚膽都有一定的毒性。魚膽的毒性主要為膽汁成分對人體細胞的損害作用及所含組織胺類物質的致敏作用。魚膽不論生食或熟食,都可以引起中毒,中毒量與魚膽的膽汁多少有關。
炎症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和Crohn病(Crohn’s disease)兩種類型,兩種疾病均可引起或合並葡萄膜炎、關節炎等疾病。
原發性小腸潰瘍(primary ulcer of small intestine)亦稱非特異性小腸潰瘍、單純性小腸潰瘍。本病為一少見病,主要特征為小腸有一個或多個小潰瘍。
胰腺真性囊腫(true pancreatitic cyst)較為少見,囊腫發生於胰腺內,囊內壁為腺管或腺上皮構成。胰腺真性囊腫較小者多無明顯症狀,而為查體、腹部手術或屍檢時發現。由於CT尤其B型超聲的廣泛應用,近年來發病率明顯增多,偶見的巨大囊腫可引起壓迫症狀。本病治療主要為囊腫摘除術。但於摘除前首先應探查有無腫瘤。
Crohn病(Crohn disease,CD)和潰瘍性結腸病(ulcerative colitis,UC)統稱為炎性腸病(IBD),是特發性、慢性炎症性腸病,是一類有別於病因明確的炎症性腸病,可伴有周圍關節炎和脊柱病變。CD是一種慢性、局灶性、不對稱和胃腸道穿壁性肉芽腫性炎症,可發生於消化道的任何部分,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回腸末端和盲腸。UC是發生於結腸的彌漫性、連續性黏膜層和黏膜下層的慢性淺表性炎
異尖線蟲病(anisakiasis)是異尖線蟲屬第三期幼蟲寄生在胃腸道引起的疾病。人因生食含活幼蟲的海魚而感染。急性期臨床表現有劇烈腹痛、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伴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慢性期以胃或腸道嗜酸性肉芽腫為特征,可並發腸梗阻、腸穿孔和腹膜炎。本病多見於日本、歐美等有吃生魚片的國家,我國尚未見有病例報告,但東南沿海的近海魚類異尖線蟲第三期幼蟲感染率很高。異尖線蟲病是我國禁止入境的二類寄生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是骨髓移植(BMT)後出現的多係統損害(皮膚、食管、胃腸、肝髒等)的全身性疾病,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魚肝中毒(fish liver poisoning)中,最主要的是鯊魚、鱈魚肝中毒,其他如馬鮫魚、鯉魚等肝髒中毒亦屬屢見。魚肝內除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D外,尚有痙攣毒、麻痹毒、魚油毒等。鯊魚肝所含維生素A為10450IU/g,一次進食鯊魚肝47g左右,即可引起中毒。國內並有吃狗、狼、麅、熊等肝髒引起中毒的報道,其症狀和治療均和魚肝中毒相似。
營養不良性肝硬化是由於長期營養缺乏引起的。導致營養不良的原因,除個別患者由於攝入不足外,多數是由於其他疾病限製了食物的攝入和吸收,如小腸旁路手術後。
有機氯殺蟲劑(organicchlorine insecticide)可從呼吸道、消化道、皮膚進入體內,主要由腎髒排泄,糞及乳中也可排出少量。由於其為脂溶性物質,故對富含脂肪的組織具有特殊親和力,且可蓄積於脂肪組織中。本類殺蟲劑的中毒機理一般認為係進入血循環中有機氯分子(氯化烴)與基質中氧活性原子作用而發生去氯的鏈式反應,產生不穩定的含氧化合物,後者緩慢分解,形成新的活化中心,強烈作用於周圍組織,
應激反應及適應障礙是一組由嚴重的應激性生活事件或持續不愉快環境所致的精神疾患。其臨床症狀和病程經過與創傷性體驗有密切關係。影響本病臨床表現和病程的有關因素主要是:生活事件及處境;思想、觀念及社會文化背景;個性特點、教育程度和生活信仰等。一般預後良好。其患病率因對本病概念和診斷標準不同,各國不甚一致。
胰腺囊性纖維性變又名黏滯病(mucouscidosis),是一種嬰幼兒和青少年的遺傳性胰腺疾病,實則為多個外分泌腺功能失常的複合表現(complex symptom),所涉及的器官包括胰腺、肺、肝、腸、汗腺等。1936年Fanconi首次對3例本病作出描述,並命名為胰腺囊性纖維性變。
胰石症又稱胰腺結石,667年De Graaf道德對胰腺結石進行描述。近些年來由於慢性胰腺炎發病率增多以及各種影像檢查手段的增加,因而對胰腺結石的檢查率亦有增加的趨勢。國內、外報道的胰石症檢出率不一。國外胰石症的檢出率占同期慢性胰腺炎的30~60%,而國內的檢出率則較低,為10%左右,這可能是由於國內的慢性酒精性胰腺炎少於膽道疾病有關。
炎症性腸病廣義的是包括各種的腸道炎性疾病,一般來說是累及回腸、直腸、結腸這些的都可以叫炎性腸病,它的表現一般都是腹瀉、腹痛,甚至有些人可以有血便,總的來說就是有炎症改變的這種病。凡是炎症性腸病的情況都可以叫做廣義的炎性腸病。
硬皮病食管(sclerodermal esophagus)係指硬皮病累及食管肌層發生其動力學異常。
目前認為,食管靜脈曲張硬化劑治療(esophageal variciform sclerotherapy,EVS)是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及食管靜脈曲張(esophageal varicosity,EV)治療的有效方法,但是,術後常伴有胸骨後疼痛或不適、吞咽困難、發熱等症狀。
乙酰苯胺是磺胺類藥物的原料,可用作止痛劑、退熱劑和防腐劑等。本類藥物常用者有非那西丁(phena-cetin)及撲熱息痛(paracetamol),其他為含有非那西丁的複方阿司匹林片、小兒退熱片、撲爾感冒片、安鈉咖片、優散痛片、去痛片、撒烈痛片、使痛寧片、安痛定片等。中毒病例大都由於誤服大量、頻繁或長期應用所致;幼嬰內服較大劑量小兒退熱片發生中毒反應者較為多見。樸熱息痛是非那西丁的代謝產物,毒性較
乙胺嘧啶為目前廣用的防瘧藥物,由於其毒性較大,治療量和中毒量之間的範圍較小,且有高度蓄積性,故用藥過量或長期應用均易導致乙胺嘧啶中毒(pyrimethaminepoisoning)。內服本品達正常用量4~5倍時,即可發生急性中毒。此藥微香而味略甜,小兒可能誤作糖果進食大量。兒童一次按每歲內服25mg,可以致死。本品可透過胎盤屏障及由乳腺分泌,母親誤服大量對胎兒及乳兒均有不良影響。
嬰幼兒腹瀉,是嬰幼兒期的一種胃腸道功能紊亂,以腹瀉、嘔吐為主的綜合征,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本病致病因素分為三方麵:體質、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亂。臨床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排稀便和水電解質紊亂。本病如治療得當,效果良好,但不及時治療以至發生嚴重的水電解質紊亂時可危及小兒生命。
肌萎縮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在早先時期與運動神經元疾病具有完全等同的含義,特指先有下運動神經元損害,之後又有上運動神經元損害的一個獨立的疾病。但後來發現還有另外兩種變異情況,即病程中始終隻累及上運動神經元或下運動神經元,前者稱為原發性側索硬化,後者稱為脊髓性肌萎縮。到目前為止有些文獻仍沿用運動神經元病來專指肌萎縮側索硬化。多數學者習慣根據上、
煙霧病即moyamoya病,又稱腦底異常血管網,是一組以頸內動脈虹吸部及大腦前、中動脈起始部狹窄或閉塞,腦底出現異常的小血管網為特點的腦血管病。因在腦血管造影時呈現許多密集成堆的小血管影似吸煙吐出的煙霧故名。
暈動病(motion sickness)即暈車病、暈船病、暈機病和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搖擺、顛簸、旋轉、加速運動等所致疾病的統稱。
意識是指人們對自身和周圍環境的感知狀態,可通過言語及行動來表達。意識障礙係指人們對自身和環境的感知發生障礙,或人們賴以感知環境的精神活動發生障礙的一種狀態。意識障礙又是病情危重的表現。病人毫無反應,完全喪失醒覺,原因是高級神經受到嚴重抑製。
有機磷農藥(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種類很多,根據其毒性強弱分為高毒、中毒、低毒三類。我國目前常用有機磷農藥的大鼠口服半數致死量(mg/kg)分別如下:對硫磷(1605)為3.5~15mg;內吸磷(1059)為4~10mg;甲拌磷(3911)為2.1~3.7mg;乙拌磷為4mg;硫特普為5mg;磷胺為7.5mg(以上屬高毒類)。敵敵畏為50~110mg;甲基對硫磷(甲
嬰兒痙攣症(infantile spasm)又名West綜合征,點頭樣癲癇、肌陣攣大發作、大摺刀型驚厥。本病征的同義名甚多,有稱敬禮樣驚厥。
原發性癲癇是在臨床上找不到病因的癲癇病,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係。原發性癲癇的初發年齡不定,多在幼兒期和少年期起病,以典型大發作或典型小發作為臨床表現。原發性癲癇患者親屬中,血緣關係越近發病率越高,反之越低,除遺傳因素外無其他明顯病因。在臨床上,原發性癲癇的治療主要是以藥物治療為主,首選丙戊酸鈉,也可以選擇卡馬西平或者苯巴比妥等。如果藥物治療不理想,可以選擇手術治療,如腦深部電刺激等。
一氧化碳中毒後遲發性腦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係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經搶救在急性中毒症狀恢複後,經過數天或數周表現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假愈期”後再次出現以急性癡呆為主的一組神經精神症狀。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CMP)又稱為煤氣中毒,是一氧化
語言(1anguage)是人類在社會勞動和生活過程中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它是指通過運用各種方式或符號(手勢、表情、口語、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或與他人進行交流的能力,是一種後天獲得的、人類獨有的複雜的心理活動。言語障礙是指對口語、文字或手勢的應用或理解的各種異常。本病在這裏指由局限性腦或周圍神經病變所致的言語障礙,包括構音困難和失語。
遺傳性共濟失調(hereditary ataxia)是一組以慢性進行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為特征的遺傳變性病;世代相傳的遺傳背景、共濟失調表現及小腦損害為主的病理改變是三大特征。本組疾病除小腦及傳導纖維受累外,常累及脊髓後柱、錐體束、腦橋核、基底核、腦神經核、脊神經節和自主神經係統等。共濟失調步態最先出現且逐漸加重,最終使患者臥床,臨床症狀複雜、交錯重疊,即使同一家族也可表現高度異質性。
眼瞼痙攣-口下頦部肌張力障礙(blepharospasm-oromanbular dystonia) 又稱為Meige綜合征(Meige’s syndrome),或 Brueghel綜合征。是一組不明原因的綜合征,主要表現雙眼瞼痙攣,合並麵部肌張力障礙樣不自主運動。法國學者Heury Meige(1910)首先描述了一組病例。本病是肌張力障礙,受累肌群陣發性強直收縮,呈數秒至數分鍾痙攣,然後向其他
又名齶部肌陣攣,是一種少見的疾病,為軟齶或咽縮肌的不隨意而有節律地收縮運動,可局限於一處,或在幾個部位同時發生,多為雙側對稱性。
原發性閱讀癲癇是一種與語言優勢半球顳頂區相關的良性部分性癲癇,有高度的遺傳傾向,發病年齡為12-25歲,男性患者約是女性的1.8倍。 這種病症通常僅在閱讀或彈讀譜一定時間後,才會在舌、喉、唇和顏麵等處與閱讀或說話有關的部位出現異常感覺和動作,如發僵、麻木、發緊等。發作局部可出現肌陣攣,有的可演化為繼發性全身性大發作。 如果您或者身邊人出現這種病症,建議及時就醫,查清病因後采取針對性治療。
遺忘綜合征(amnestic syndrome)係一種選擇性或局灶性認知功能障礙,病人意識清晰,智能相對完好。突出的臨床表現為近事記憶障礙和言談虛構傾向。病人對新近發生的事情,特別是新近接觸過的人名、地名和數字,最易遺忘,為了彌補這些記憶缺陷,常產生錯構(確有其事,但時間、地點不符)和虛構(病人所述,全屬杜撰)。病人呈易暗示性,如給病人以新的提示,可引致編造出新的虛構內容。
臨床上較為少見,加之患者常羞於陳述此處症狀,因此來診者更少。 陰部神經來自陰部神經叢,神經纖維由骶2、3、4神經前支所組成,內含有許多副交感神經纖維。其與陰部內動脈伴行,自梨狀肌下緣離開骨盆,再繞過坐骨棘後方經坐骨小孔重返盆腔,並於肛提肌下方沿坐骨肛門窩(坐骨直腸窩)的外側壁穿過陰部管(又名Olcok管,由閉孔內肌筋膜所構成)達會陰部。其在坐骨直腸窩內(近坐骨結節內側緣)發出以下分支: 1.會
嬰兒及兒童期癲癇及癲癇綜合征是一組短暫的腦功能失調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肌肉陣攣、四肢強直、熱性驚厥及失神發作等症狀,好發於1歲左右的嬰兒以及6~7歲的小兒癲癇,需要在正規醫院接受規範治療。
遺傳性多發腦梗死性癡呆(hereditary multi-infarct dementia)也稱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腦動脈病伴皮質下梗死和白質腦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 Van Bogaert(1955)報告兩姐妹中年發病
壓迫性視神經病變(compressive optic neuropathy)由於眶內或顱內腫瘤或轉移癌直接壓迫或浸潤所致,臨床上有時易誤診,應引起警惕。
遺傳性痙攣性截癱(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 由Seeligmuller(1874)首先報道,是以雙下肢進行性肌張力增高、肌無力和剪刀步態為特征的綜合征。臨床表現以緩慢進展痙攣性截癱為主,症狀多樣,多數學者將其歸於遺傳性共濟失調範疇,約占後者發病總數的1/4。
言語和語言發育障礙指在發育早期就有語言獲得方式的紊亂,表現為發音、語言理解或語言表達能力發育的延遲和異常,這種異常影響學習、職業和社交功能。這些情況並非因神經或言語機製的異常、感覺缺損、精神發育遲滯或周圍環境因素所致。語言發育障礙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理解、表達和交流過程出現障礙,主要包括表達性語言障礙、感受性語言障礙和伴發癲癇的獲得性失語等。而言語發育障礙指口頭言語中發育及言語節律性障礙,主要包括特定
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metachromatic leukoencephalopathy,MLD),亦稱異染色性白質萎縮或異染色性白質腦病。1910年由Alzheimer首先報道。係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由芳基硫脂酶A(arylsulfatase-A)缺乏所引起。
咽部神經鞘膜瘤係發於外周顱神經、交感神經及其分支的腫瘤,好發於咽後壁及側壁,組織學上神經鞘膜瘤可分為神經纖維瘤及神經鞘瘤(雪旺氏病)。
許多藥物都有神經毒性,可以引起周圍神經病變。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耳毒性作用是最為嚴重的藥物中毒性周圍神經病之一,可造成嚴重的聽力傷殘,已引起醫學界的高度重視。目前新藥不斷增多,有些藥物的神經毒性作用在動物實驗中不能得到確認,需要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密切觀察,及時發現並采取適當的措施加以防範。
咽部肌肉主要受咽叢而來的運動神經纖維所支配,以軟齶癱瘓常見。
遺傳性壓力易感性周圍神經病(hereditary neuropathy with liability to pressure,HNLP)又稱臘腸體樣周圍神經病(allantoid peripheral neuropathy),家族性複發性多神經病(familial recurrent polyneuropathy)。 1947年由DeJong首先報道,其主要臨床特征是在輕微的機械損害和壓迫的情況下
遺傳性運動失調性多發性神經炎又稱Refsum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視網膜色素變性,視力下降,視野縮小,晶狀體混濁等眼部表現和周圍神經損害以及小腦變性症狀等。亦可有多個內髒受損的表現。
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又稱道森(Dawson)腦炎,是一種罕見的並與麻疹病毒或麻疹病毒變異株有關的兒童和青少年的進行性癡呆疾病。是由於缺損型麻疹病毒慢性持續感染所致的一種罕見的致命性中樞神經係統退變性疾病。其特點為隱匿性發病,亞急性或慢性進展和致死性結局。1924年Schilder首先描述了本病的特征,1933年Daw
嬰兒型黑矇性癡呆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經典型的黑矇性癡呆在出生時多正常,在生後3~6個月出現症狀。由於氨基己糖酶(hexosaminidase)或神經鞘脂類活性因子蛋白(sphingolipid activator protein)缺乏,而使 GM2神經節苷脂和有聯係的鞘糖脂沉積,使腦發生退行性變。嬰兒型黑矇性癡呆也稱為Bielschowsky綜合征、Bielschowsky-Jansky綜合征、B
營養障礙性多發性神經病(dystrophic polyneuropathy)是多發性神經病中常見的類型,是營養缺乏或代謝障礙所致,以四肢遠端對稱性感覺障礙、下運動神經元癱瘓和(或)自主神經障礙為特征。各種原因引起的營養物質缺乏,尤其是特定營養物質(如維生素)缺乏,可影響中樞神經及(或)周圍神經的某些功能或造成病理損傷,產生一些神經精神症狀。營養物質的缺乏通常以某種為主,可同時伴有幾種物質聯合缺乏。
流行性乙型腦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簡稱乙腦),是由嗜神經的乙腦病毒所致的中樞神經係統性傳染病。本病主要分布在亞洲遠東和東南亞地區,經蚊傳播,多見於夏秋季,臨床上急起發病,有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強直性痙攣和腦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後往往留有後遺症。乙腦的病死率和致殘率都很高,屬於威脅兒童健康的主要傳染病之一。夏秋季是乙腦的發病高峰季節,流行地區分布與媒介蚊蟲分布密切相
硬腦膜外膿腫指膿腫局限於顱骨與硬腦膜之間,臨床上較少見。
嬰兒肉毒中毒綜合征是指臨床過程和電生理學所見酷似肉毒中毒的一組症候群,主要特征是嬰兒急性軟弱無力。主要由於進食含有肉毒梭狀芽孢杆菌(Clotridium botulinum,簡稱肉毒梭菌)外毒素汙染的食物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本病若不及時搶救,病死率高。
葉酸缺乏症是指由於葉酸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引起的以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葉酸(folic aci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在蔬菜、酵母、肝、腎、乳肉等食物中含量豐富,但烹調後易破壞。葉酸為一種抗貧血因子。人類缺乏後可引起類似惡性貧血現象。當葉酸缺乏時,DNA合成障礙,從而使迅速分裂的造血係統和胃黏膜發生病變,可並發神經係統損傷。
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primary amebic meningoencephalitis,PAM)是由福氏耐格裏阿米巴(Naegleria fowleri)引起的一種中樞神經係統感染,臨床起病急驟,發展迅速,預後極差。本病於1965年由澳大利亞Fowler和Garter首次報道,翌年Butt又報告了美國的病例,並正式定名。至今世界上已報告200餘例PAM,病例數雖少,但分布於世界各地。我國北京等
硬腦膜下膿腫是指顱內發生化膿性感染後膿液聚積於硬腦膜和蛛網膜之間的硬腦膜下腔。由於硬腦膜下腔缺乏任何間隔的解剖特點,致使一旦發生硬腦膜下膿腫,膿腫的擴展範圍常比較廣泛,膿液不僅沿一側大腦表麵擴展,有時還可通過大腦腳下緣蔓延到對側,甚至侵犯到腦底麵,從而產生嚴重的後果,所以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subacute necrotizing myelitis)在1926年首先由Foix和Alajouanine提出,因而又稱為Foix-Alajouanine綜合征(FAS)。臨床以脊髓血供障礙造成的進行性脊髓損傷為特點。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慢性脊髓脊神經根炎。最常見的原因可能為硬膜內動靜脈畸形。
煙酸通常是指煙酸(尼克酸,Nicotinic acid)、煙酰胺(尼克酰胺)和其他具生物活性的吡啶衍生物。煙酸缺乏病又稱尼克酸缺乏症,也稱糙皮病(癩皮病)和Pellagra病,1937年發現煙酸缺乏是本病的病因。人類機體可合成內源性煙酸,但必需外源性攝入才能避免煙酸缺乏。本病的發生與煙酸、煙酰胺、色氨酸的攝入、吸收減少及代謝障礙有關。屬於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以皮炎、癡呆、腹瀉為主要臨床症狀。
岩藻糖苷貯積症(fucosidosis)是一種因岩藻糖苷酶缺陷而引起的類黏多糖貯積症。臨床上以神經係統異常、反複呼吸道感染、智力低下及心髒病變為特征,無黏多糖尿。
遺傳性感覺神經病歸類於遺傳性周圍神經病,這是一組由遺傳因素引起的以周圍神經受損為主的疾病。遺傳性感覺神經病多呈顯性遺傳,典型表現為皮膚因感覺缺失而致四肢末端反複發作性無痛性潰瘍,深感覺缺失所致步態不穩。手足潰瘍以及繼發的骨髓炎、骨溶解症和蜂窩織炎。運動障礙不明顯。主要包括:①成人致殘性遺傳性感覺神經病(mutilating hereditary sensory neuropathy in adul
中耳炎感染侵入硬腦膜下,使一部分蛛網膜和軟腦膜壞死形成膿腫。此症不易局限化,很易擴散為彌漫腦膜炎而死亡,故臨床上比較少見。
亞急性甲狀腺炎又稱病毒性甲狀腺炎,De Quervain甲狀腺炎,肉芽腫性甲狀腺炎或巨細胞性甲狀腺炎等,係1904年由De Quervain首先報告。本病近年來逐漸增多,臨床變化複雜,可有誤診及漏診,且易複發,導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數患者可得到痊愈。本病可因季節或病毒流行而有人群發病的特點。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簡稱原醛症),是由於腎上腺皮質發生病變從而分泌過多的醛固酮,導致水鈉瀦留,血容量增多,腎素-血管緊張素係統的活性受抑製,臨床表現為高血壓、低血鉀為主要特征的綜合征。大多數是由腎上腺醛固酮腺瘤引起,也可能是特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hypothyroidism,簡稱甲減),是多種原因引起的甲狀腺激素(TH)合成、分泌或生物效應不足所致的一組內分泌疾病。僅有血清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輕度升高,而血清甲狀腺激素(FT4,FT3)水平正常,患者無甲減症狀或僅有輕微甲減症狀,稱為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簡稱亞臨床甲減),又稱為輕微型甲減、潛伏期型甲減、生化性
胰島素瘤(lusulinoma)為胰島B細胞腫瘤,亦稱內源性高胰島素血症,為器質性低血糖症中較常見的病因。占胰島細胞腫瘤的70~75%。大多數為良性,惡性者占10~16%。胰島素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見於青、中年,約74.6%的病人發生於20~59歲。男性多於女性,男女之比為1.4~2.1。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hyperparathyroidism)簡稱甲旁亢。甲狀旁腺一般有四個,緊密附在甲狀腺左右兩葉的背麵內側。腺體呈卵圓形、扁平,長5~6mm,寬3~4mm,厚約2mm;重30~45mg;黃褐色,質軟。甲狀旁腺分泌甲狀旁腺素,其生理功能是調節體內鈣的代謝,維持體內鈣和磷的平衡。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多由於單發的甲狀旁腺腺瘤(90%)所引起,較少由於多發的腺瘤或甲狀旁腺的增生,很少由
胰島素抵抗是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早在20世紀60年代人們便觀察到糖耐量受損(IGT)、糖尿病、肥胖、脂代謝紊亂和高血壓等常同時出現於同一個體,當時有人稱其為繁榮綜合征,但在相當長時間內人們並不了解該綜合征的各種成分為何先後或同時出現在同一個體或同一家族,因此又稱其為X綜合征。直至1988年Reaven首先提出胰島素抵抗綜合征後,人們才將上述多種表現與胰島素抵抗聯係在一起,認為他們發病的共同病理
異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亦稱迷走胰腺(Aberrant Pancreas)或副胰(Accessory Pancreas),凡在胰腺本身以外生長的、與正常胰腺組織既無解剖上的聯係,又無血管聯係的孤立的胰腺組織,均稱為異位胰腺。屬於一種先天性畸形。
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primary adrenocortical insufficiency)又稱艾迪生病(Addison’s disease),中醫屬黧黑黑幹黑曾範疇。是由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引起的一種全身性疾病,表現為血壓低,全身乏力,皮膚及黏膜色素沉著等。
胰島β細胞瘤.是由胰島β細胞形成的具有分泌功能的腺瘤或癌。20~50歲多發,多單發90%屬良性,偶為Ⅰ型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的一部分。
“異位激素分泌綜合症”,指某一起源於非內分泌組織的腫瘤產生了某種激素,或是起源於內分泌腺的腫瘤(如甲狀腺髓樣癌),除產生此內分泌腺正常時分泌的激素(降鈣素) 外,還釋放其他激素。異位ACTH綜合征是發現最早並研究得最廣泛的異位激素分泌綜合征。多見於APUD瘤,如燕麥細胞支氣管肺癌(約占半數)。不同部位的類癌,還有胰島癌、甲狀腺 髓樣癌、嗜鉻細胞瘤、神經母細胞、黑色素瘤等。非APUD瘤,如肺腺癌,鱗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幹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 級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在中國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錦江萬裏橋頭的華西壩,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醫學城,她就是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追溯曆史,華西醫院起源於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基督教會1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一、曆史沿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前身是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1953年10月,總後方勤務部衛生部決定將“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改為“軍委直屬機關醫院”。1954年7月,總後方勤務部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屬事業單位,是複旦大學附屬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開業於1937年,是中國人創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之一,隸屬於國立上海醫學院,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瑞金醫院建於1907年,原名廣慈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有著百年的深厚底蘊。醫院占地麵積11萬平方米,建築麵積37萬平方米,綠化麵積4萬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張(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