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皮膚病醫院國營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幹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 級示
舒爾曼(Scheuermann)病為一種常見於青少年的胸椎或胸腰段的僵硬型脊柱後凸(駝背)畸形。對在骨骼成熟以前診斷的患兒,大多可選用支具成功地進行矯正。但本病因常被混淆為姿勢性駝背而不能被及時發現,以致出現駝背畸形並引起持續性背痛後才被發現或確診,從而延誤了最佳防治時機。當畸形嚴重,特別是非手術療法不能緩解疼痛時,則需要手術治療。 在正常情況下,Seheuermann病屬於良性發展性疾病,真正有
腱鞘炎是骨髓炎中的一種,一般來說,化膿性腱鞘炎多因外傷和刺傷引起(如魚刺),而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時也為大腸杆菌或鏈球菌,其症狀表現主要是手指或手掌疼痛,腳掌疼痛,局部發燒,伸直或曲直都有疼痛,如果感染波及皮下組織,同時會伴有紅腫。辦公族經常在電腦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殊不知,這已經為腱鞘炎埋下隱患,俗稱鼠標手。醫生發現,鼠標的位置越高,對手腕的損傷越大;鼠標的距離距身體越遠,對肩的損傷越
史密斯骨折(smith fracture)好發部位與柯萊斯骨折一樣,但所致畸形與柯萊斯骨折相反,其遠端向掌側移位。亦可合並下尺橈關節脫位,故也稱之為反柯萊斯骨折。Emett&Breck(1958)統計腕部骨折471例,柯萊斯骨折占448例,史密斯骨折占23例,為19.5∶1。
舌骨呈蹄形,由舌骨體、大角(2個)和小角(2個)構成,是舌體的主要支持者。下方緊鄰甲狀軟骨,舌骨大角有莖舌骨韌帶與顳骨的莖突相連。舌骨大部分位於皮下。舌骨可呈先天性畸形,莖舌骨韌帶可鈣化或骨化與舌骨相連。正常人在20~30歲以前,舌骨體與舌骨大角無骨性連接者占50%以上。舌骨體與舌骨小角也有軟骨相隔。莖舌骨韌帶鈣化或與舌骨骨性融合,或過早骨性連接都是骨折的誘因。
樞椎椎體骨折的報道不多,實際上這種損傷並非不常見,隻是散在於Hangman骨折和齒狀突骨折的報道中。一些不典型的Hangman骨折的報道實際上是樞椎椎體骨折,而Anderson-D'Alonzo分類的Ⅲ型齒狀突骨折從其定義上就是樞椎椎體骨折,而非齒狀突骨折。
四邊孔綜合征(quadrilateral space syndrome)即旋肱後動脈和腋神經在四邊孔處受壓後所引起的一係列臨床症候群。其主要表現是腋神經支配的肩臂外側的感覺障礙和三角肌功能受限。可繼發於肩部外傷或繼發於上肢過度運動後。1980年,Cahill首先描述了四邊孔綜合征。1983年,Cahill等報道了18例四邊孔綜合征的臨床表現、診斷、手術方法及良好的手術效果。
鬆毛蟲性骨關節炎為近幾年來在我國南方各省陸續發現的一種具有季節性的地區性暴發流行性疾患,是以侵犯皮膚、骨和關節為主的疾病。經流行病學調查及動物實驗研究證明,本病與接觸鬆毛蟲有關,故定名為鬆毛蟲病。從發病情況上看,在我國的廣東、福建、廣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西、江蘇等九個省均有報道。1970年,浙江金華某窯廠員工因用帶有鬆毛蟲的鬆樹枝燒窯而發病,為我國最早報道的個案病例。1975年,廣東潮陽
手腕腱鞘囊腫是一種腫脹,是指發生於關節囊或腱鞘附近的一種內含膠凍狀粘液的良性腫塊,其多為單房性,也可為多房性。腱鞘囊腫是不會發生癌變,不會擴散,雖然他們可能會擴大規模,他們就不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手腕腱鞘囊腫症狀很明顯,發病部位會有輕微酸痛感,囊液變多時就會變硬而且有壓痛的感覺。如果患處在手腕處,就也會伴有腕部無力,不適或酸痛、放射性痛,嚴重的話也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功能障礙。
鬆毛蟲病是20世紀70年代發現的一種疾病。它是人體直接或間接接觸鬆樹毛蟲,短者數小時,長者數天,會發生局部皮炎和關節腫痛,輕者一般在數天內痊愈,重者可持續數年,並發生永久性的骨和關節損害,可有不同程度的關節功能障礙。以手腕部和足部等暴露部位最為常見。
鬆毛蟲性骨關節病是指直接或間接接觸鬆毛蟲活體,屍體或蟲毛引起的骨關節病變,是全身疾病中的一部分。本病在我國南方省份如福建,廣東,湖北,湖南,浙江林區均有流行。多在夏秋兩季,四月至八月鬆毛蟲盛發時,呈地區性暴發流行。據調查在我國已發現約40種鬆毛蟲,危害較大及分布較廣的有6種:赤鬆毛蟲,油鬆毛蟲,落葉鬆毛蟲,馬尾鬆毛蟲,雲南鬆毛蟲,思芽鬆毛蟲。其中以馬尾鬆毛蟲分布最廣,危害也最大。
樞椎齒突骨折(odontoid process fracture)是累及寰樞椎區域穩定性的嚴重損傷,發生率約占頸椎損傷的10%。由於具有特殊的解剖學結構,其不愈合發生率也較高,不穩定性因素的存在,可能導致急性延遲性頸椎脊髓壓迫並危及生命。
濕疹樣癌是一種特殊的惡性腫瘤,也被稱為濕疹樣皮癌或Paget病。它通常在皮膚表麵形成濕疹樣的皮損,但與濕疹不同,濕疹樣癌具有腫瘤的性質。濕疹樣癌在臨床上常表現為邊界不清、顏色暗紅或粉紅色、伴有脫屑或滲出的斑塊或丘疹,通常伴有劇烈瘙癢。病理上,濕疹樣癌的表皮內有大而淡染的異常細胞(Paget細胞),這是該腫瘤的典型特征。
腋-鎖骨下靜脈血栓形成是以上肢腫脹、疼痛、皮膚青紫和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綜合征。1949年,Hughes首先描述本症為:“健康成人出現嚴重程度不同的急性上肢靜脈閉塞,而無明確病因學、病理學依據者,稱為Paget-Schroetter綜合征。”過去認為,本症是一種特發性和自限性疾病,對機體並無嚴重影響;上肢和肩部側支循環豐富,即使主幹靜脈阻塞,也不會造成較重的血液回流障礙;上肢靜脈內皮細胞纖溶活
腎動脈栓塞包括腎動脈栓子和腎動脈血栓形成,由於其相當罕見,症狀無特異性,故容易誤診或延誤診斷,腎動脈栓塞可引起高血壓及急性腎功能衰竭。在某些特定條件下,腎動脈或其分支可局部形成血栓或被循環栓子栓塞,較大動脈被血栓或栓子堵塞後將造成腎缺血,甚至誘發腎梗死。
腎動脈瘤是最早發現的源於腎動脈的疾病,Abeshouse將腎動脈瘤分為如下幾類:囊袋狀、融合型、分裂型、動靜脈瘺型等。其中囊袋狀動脈瘤是最常見的類型占93%。獲得性動脈瘤可發生於任何位置,主要是由於炎症、損傷等因素所致。
四肢血管損傷是常見的嚴重創傷之一,約90%發生在一側肢體。戰時下肢血管損傷多見,平時上肢多見。四肢動脈血管損傷的程度依次為:股動脈、肱動脈、膕動脈。
盡管少見,閉塞是影響腎動脈的最常見疾病。經常是因為腔壁血栓(房性心律失常,先前有心肌梗死,細菌性心內膜炎的贅生物)引起的栓塞或動脈粥樣栓塞。
鎖骨下動脈遠端的動脈瘤常常累及第1段腋動脈,稱為鎖骨下-腋動脈瘤(subclavian-axillary aneurysm),最常見的原因是頸肋和纖維索帶所致的胸廓出口綜合征,多見於青年女性,以右側者多見。
上矢狀竇血栓性靜脈炎是指急性額竇炎、額部感染性等外傷使細菌經額部板障靜脈或顳前板障靜脈流入上矢狀竇內,引起上矢狀竇發生血栓性靜脈炎。
燒傷一般是指由熱力(包括熱液、蒸汽、高溫氣體、火焰、電能、化學物質、放射線、灼熱金屬液體或固體等)所引起的組織損害。主要是指皮膚和/或黏膜的損害,嚴重者也可傷及其下組織。也有將熱液、蒸汽所致之熱力損傷稱為燙傷,火焰、電流等引起者稱為燒傷。
燒傷後皮膚做為人體抵禦微生物入侵的天然屏蔽被破壞,而且壞死的皮膚組織又是微生物生長繁殖的良好的“培養基”。因此,燒傷創麵極易感染。近年來,由於燒傷休克救治水平的提高,休克死亡率明顯下降。而燒傷感染卻成為嚴重燒傷的主要死亡原因。燒傷感染的防治是燒傷治療的關鍵。
燒傷休克絕大多數為繼發性休克,通常發生在燒傷後最初數小時或十多個小時,屬於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於受傷局部有大量血漿液自毛細血管滲出至創麵和組織同間隙,造成有效循環血量減少。
是深度燒傷後的常見並發症。可為單細菌或多數細菌的混合感染,偶亦可由真菌所致。一般早期多為單一細菌,晚期多為混合感染。多發生於燒傷後2周內,最早發生於第2日,創麵肉芽形成後發生的機會較少。常見致病菌為金葡菌、銅綠假單胞菌、變形杆菌屬和大腸埃希菌。臨床表現一般膿毒症為主,可高熱(達42℃以上),也可呈低溫(36℃以下),多為弛張熱。在發生膿毒症後,原有燒傷後心動過速更顯著,可出現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
酸堿灼傷(burns due to acids and alkalies) 以硫酸、鹽酸、硝酸最為多見,此外還有乙酸(冰醋酸)、氫氟酸、高氯酸和鉻酸等,都是腐蝕性毒物。除皮膚灼傷外,呼吸道吸入這些酸類的揮發氣、霧點(如硫酸霧、鉻酸霧),還可引起上呼吸道的劇烈刺激,嚴重者可發生化學性支氣管炎、肺炎和肺水腫等。堿灼傷多見於氨水、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石灰灼傷。最常見的是氨灼傷,由於其極易揮發,常同時並有
無論在戰時或平時,血管外傷均較常見,其中以四肢血管損傷最為多見,其次為頸部、骨盆、胸部和腹部的血管損傷。近來隨著血管腔內療法的開展和普及,醫源性血管損傷也日益增加。在血管損傷中,動脈損傷多於靜脈,伴行動靜脈的合並損傷及單獨的靜脈損傷也均有發生。手部血供極為豐富。主要來源是橈動脈和尺動脈;尚有骨間前動脈和骨間後動脈;此外,有3.7%個體有正中動脈參加。這些血管以動脈網或動脈弓的形式,構成交通舒暢的渠
本病是指因水蛭吸附人體皮膚吸血引起的傷害。
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稱為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常見於外傷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潰瘍出血、食管曲張靜脈破裂、婦產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後是否發生休克不僅取決於失血的量,還取決於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過總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時補充的情況下發生的。
其他皮膚病醫院國營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幹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 級示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在中國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錦江萬裏橋頭的華西壩,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醫學城,她就是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追溯曆史,華西醫院起源於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基督教會1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一、曆史沿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前身是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1953年10月,總後方勤務部衛生部決定將“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改為“軍委直屬機關醫院”。1954年7月,總後方勤務部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屬事業單位,是複旦大學附屬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開業於1937年,是中國人創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之一,隸屬於國立上海醫學院,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瑞金醫院建於1907年,原名廣慈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有著百年的深厚底蘊。醫院占地麵積11萬平方米,建築麵積37萬平方米,綠化麵積4萬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張(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