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幹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 級
月骨脫位是指月骨本身脫離與橈骨和其他腕骨的正常毗鄰關係而移位;而月骨周圍脫位則是指月骨和橈骨的關係正常,周圍其他腕骨離位;經舟骨、月骨周圍脫位,是指舟骨骨折,其骨折近端和月骨與橈骨之間的關係正常,其遠端及其他腕骨發生脫位。
月骨骨軟骨病,又稱月骨無菌性壞死。好發於20~30歲之間,很少有15歲以下發病者。男性多於女性,右腕較左腕多見。
嬰兒性骨皮質增生症(infantile cortical hyperostosis)又稱Caffey病,為嬰兒時期侵犯骨骼及肌肉筋膜的疾病,其特點為長管狀骨和扁平骨有骨膜下新生骨形成,以及患處的腫脹和疼痛。發病年齡都在6個月以前,男性居多。但最近尚有報道本症可發生在11歲的兒童。
擊出性骨折又稱眶底爆折。早在1889年,Lang首次報道一例由於眶底骨折引起眼球陷沒和複視的病例,以後King(1944)又有報道,Smith(1957)正式命名擊出性骨折(blow-out fracture)。
硬化性骨髓炎又名Garre’s病,特發性骨皮質硬化和幹性骨髓炎,此病較少見。病因不明,不易找到致病菌。有時可能與損傷有關。損傷產生骨膜下血腫,形成鈣化,本病多發生在青壯年,男多於女,體質多健壯,如運動員。長管骨均多發病,但下肢以脛骨最為多見。
硬脊膜外膿腫是一種少見的疾病,常因誤診而造成對病人的損害。容易產生硬脊膜外膿腫的因素包括:糖尿病、慢性腎病、免疫缺陷、酗酒、惡性腫瘤、靜脈內藥物濫用、脊柱手術和外傷等。
硬脊膜下膿腫是一種發生於硬脊膜下間隙的感染性疾病。
炎性乳腺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IBC) 是乳腺癌的一種特殊類型,臨床十分罕見。該病呈暴發性發病,以乳房皮膚的彌漫性紅、腫、熱,痛和水腫為特征,極似急性炎症。惡性程度高,預後很差。 炎性乳腺癌以侵犯淋巴管道為主要表現,轉移幾率高,是局部晚期乳腺癌中預後最惡劣的一類。發病率占所有乳腺癌的1%~10%,我國報告約占乳腺癌的0.9%。
有遺傳性乳腺癌傾向的家族中,乳腺癌患者或其一、二級血親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卵巢癌患者,則此家族屬於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綜合征家族。1992年定義了3種明確的遺傳性卵巢癌綜合征:①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直腸癌綜合征(即LynchⅡ型)。②遺傳位點特異性卵巢癌綜合征。③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綜合征。後者為3種綜合征中最為常見的一種。
原發性乳腺惡性淋巴瘤(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 of breast,PMLB),是發生於乳腺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原發性乳腺惡性淋巴瘤十分罕見,常為全身淋巴肉瘤的一部分,可能與乳腺組織中淋巴組織較少有關。 關於乳腺惡性淋巴瘤的來源,多數學者認為乳腺是一種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的潛在部位,乳腺原發惡性淋巴瘤是一種黏膜相關淋巴組織腫瘤(MALT),與乳腺導管周圍和乳腺小葉內淋巴組織
隱匿型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乳腺癌的一種特殊類型。一般是指臨床上無乳房腫塊可及而是以轉移的淋巴結為臨床首要表現的乳腺癌。
原發性乳腺淋巴瘤較為少見,曾報道有多種組織學類型。它們可以原發於乳腺也可播散到乳腺。
下肢靜脈瓣膜關閉不全是一種常見疾病,多發生在持久從事體力勞動或站立工作人員,在農民、理發員、運動員、外科醫師等人群中發病率較高。下肢靜脈瓣膜關節不全主要產生患肢沉重、酸脹、乏力,並可有表淺靜脈曲張、色素沉著、皮炎、腫脹和經久不愈的潰瘍,不僅病人頗感痛苦,且影響勞動力。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ereditary angioedema)係一具有家族史,反複發生軟組織急性局限性水腫的疾病。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其發作與輕微外傷、情緒波動、感染、氣溫驟變以及月經、雌激素型避孕藥等有關。
櫻桃狀血管瘤,又稱老年性血管瘤,是成年人最常見的血管瘤,通常在成年早期開始出現,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多,主要發生在軀幹部位,罕見於手、足或顏麵。 該血管瘤的組織病理顯示許多中等度擴張的毛細血管襯有扁平的內皮細胞,表皮細胞變薄,並常圍繞血管瘤的大部分,就像一個小頸圈。 櫻桃狀血管瘤一般不會導致惡變。如需要進一步的了解,建議谘詢專業醫生。
原發性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nous insufficiency)是由Kistner(1980)首先提出的靜脈病變新範疇,主要是因深靜脈中瓣膜的遊離緣伸長、鬆弛、下垂,以致在重力作用下血液倒流時,不能使兩個相對的瓣葉在管腔正中緊密對合,從而引起深靜脈倒流性病變,造成下肢靜脈係統淤血和高壓,而導致一係列臨床症狀和體征。
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thrombophlebitis of sigmoid sinus)是伴有血栓形成的乙狀竇靜脈炎,右側較多見,為常見的耳源性顱內並發症。
疣狀血管瘤是一種較少見的由真皮和皮下毛細血管及靜脈畸形增生形成的真性血管瘤,是毛細血管瘤、海綿狀或混合性血管瘤的一種變型。本病由Halter於1937年首先報道,1967年由Imperial和Heluig正式命名為疣狀血管瘤。如果有任何疑問建議谘詢專業人士,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本病是起源於皮膚血管的良性腫瘤,多發生於嬰兒或兒童。多見於頭、頸部皮膚,但粘膜、肝髒、腦和肌肉等亦可發生,以枕部的鮮紅斑痣最常見。出生時或出生後三個月至六個月內出現,常發生於頭、臉及頸部,影響寶寶外觀,2-8個月一般生長較為迅速,造成爸媽的擔心。父母的耐心加上與醫師密切配合,有時不必治療就可痊愈;但具有危險性的嬰兒血管瘤,如長在眼睛、咽喉、肢體末端,則需特別留意。
當眼遇到高熱或化學物質時,眼險會迅速反射性閉合,以避免燒傷。但是,極高的溫度仍可使眼球燒傷。燒傷的嚴重性和疼痛程度取決於燒傷的深度。化學燒傷可因某種刺激性物質進入眼內引起。即使是刺激性不太強的物質,也可引起明顯的眼痛和損傷。因為疼痛劇烈,眼險緊閉,又可使化學物質更長時間留在眼內,加重損害。化學物質所致眼外傷中17%為固體化學物引起,31%為液體化學物所引起,52%為化學物煙霧所致,在這些化學物引起
咽喉燒傷及化學傷因吸入高熱蒸汽、誤飲沸水、頭頸燒傷者因吸入火焰或幹熱空氣致粘膜燒傷、誤服強酸、強堿、吸入氨、氰、氯、碘、溴、磷等高濃度氣霧和化學毒氣可直接灼傷咽喉及下呼吸道粘膜並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咽部為吞咽和呼吸的必經之路,咽部灼傷多同時累及喉,進入食管則出現食管灼傷,除局部症狀外,還可引起全身複雜的病理變化和中毒症狀,應早期診斷,及時處理。
甲病變在銀屑病中較常見,其發生率占10%~50%,本作者觀察的資料占30.35%。甲改變與皮損的廣泛程度有關。臨床上常見的有甲凹陷點,甲剝離,甲下增厚,甲板失去光澤,變白,裂片形出血(splinter hemorrhages)。主要治療皮損。皮損緩解時,甲病變亦隨之好轉。
指端大皰性皮損可導致甲部分或完全喪失。故任何可引起多形紅斑大皰的藥物均可引起甲喪失。它是由於甲基質受到毀壞之故。大劑量氯唑西林(鄰氯青黴素,cloxacillin)和頭孢噻啶(先鋒黴素Ⅱ,cephaloridine)可產生暫時性甲喪失。
眼球破裂傷(眼科)是眼球受暴力作用所引起眼球壁組織破裂的一種嚴重眼外傷。眼球破裂,透明的屈光介質、感光的視網膜,都將受到影響,可能發生嚴重的視力減退。同時常發生眼內出血,而影響視力。受傷後,可發生交感性眼炎,有導致雙目失明的危險。如發生眼內感染,即使及時得到治療,也難以保持原有的視功能。因此應積極加強眼外傷的防治工作。
最常見的眼外傷為異物對鞏膜、角膜和結膜的損傷。雖然大多數異物傷較輕,但部分病例傷情嚴重,如角膜劃傷合並感染。
常為頸部外傷所累及,常合並頸段氣管、食管傷。咽喉與甲狀腺、頸部大血管、神經、頸椎等重要器官鄰近,如同時受傷,可以出現大出血、休克、窒息等危象,而使搶救不及以致死亡。
眼球穿孔傷以敲擊金屬飛濺出的碎屑擊入眼內最常見,穿孔傷的後果和功能恢複主要決於損傷的嚴重程度,其次為治療是否及時、適當,以及有否嚴重並發症。
眼的異物傷比較常見、根據異物的性質可分為金屬異物和非金屬異物兩類。大多數異物為鐵、鋼磁性金屬異物,也有非磁性金屬異物如銅和鉛。非金屬異物包括玻璃、碎石及植物性(如剌、木)和動物性(如毛、刺)異物等。不同性質的異物在眼的不同部位所引起的損傷及其處理各有不同。
咽部機械性創傷多由外界的直接暴力引起,如戰傷、交通事故、工傷、自殺等,也可由來自內部的創傷如手術損傷、異物損傷等。咽外部的刺傷或切傷多見於口咽部和喉咽部,傷口多在舌骨和甲狀軟骨之間,以利刃刎頸的切傷多為橫行,銳利兵器所致的刺傷、切傷和割傷多為盲管傷,皮膚刺入口較小,向內刺入較深,或為貫通傷。挫傷為鈍器的擊傷,可致深部組織斷裂,爆炸傷常引起頸部組織廣泛損傷。
化學物品的溶液,粉塵或氣體進入或接觸眼內,都可引起眼部損傷,統稱為化學性燒傷。多發生在化工廠、實驗室或施工場所。其中最多見的為酸性燒傷和鹼性燒傷。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幹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 級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在中國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錦江萬裏橋頭的華西壩,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醫學城,她就是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追溯曆史,華西醫院起源於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基督教會1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一、曆史沿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前身是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1953年10月,總後方勤務部衛生部決定將“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改為“軍委直屬機關醫院”。1954年7月,總後方勤務部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屬事業單位,是複旦大學附屬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開業於1937年,是中國人創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之一,隸屬於國立上海醫學院,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瑞金醫院建於1907年,原名廣慈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有著百年的深厚底蘊。醫院占地麵積11萬平方米,建築麵積37萬平方米,綠化麵積4萬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張(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