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幹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 級
外陰結核非常罕見,偶爾可繼發於嚴重的肺、消化道、胸腹膜或內生殖器官的結核。病人常無典型症狀,需依靠輔助診斷方法確診和進行鑒別診斷。
子宮惡性中胚葉混合瘤來源於米勒管衍生物中分化最差的子宮內膜間質組織,能夠分化成黏液樣組織、結締組織、軟骨組織、橫紋肌組織及平滑肌組織,可同時含有惡性的上皮成分和惡性的間質成分,即癌和肉瘤成分。同源性惡性米勒管混合瘤:肉瘤和癌兩種成分都是來自子宮原有的組織成分。異源性惡性米勒管混合瘤:肉瘤中含有子宮以外的組織成分如橫紋肌、軟骨、骨等。
福克斯-阜太斯病(Fox-fordyce disease)亦稱腋窩陰阜頂泌汗腺(大汗腺)炎、汗腺毛囊角化症。為慢性、瘙癢性丘疹性疾病,多見於女性,多見於頂泌汗腺定位區域。
臍帶是連接胎兒與母親的紐帶,是胎兒生命的橋梁, 它一端連結於胎兒的臍輪,另一端連接於胎盤。臍帶由兩根臍動脈和一條臍靜脈以及包裹於它們表麵的膠凍狀組織----華爾通氏膠所組成。通過臍帶,胎兒從母親獲得氧氣以及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 通過臍帶,胎兒的代謝廢物傳至胎盤、母體而排出體外。一旦臍帶出現異常就會導致血流受阻,結果引起胎兒宮內窘迫、宮內缺氧、胎兒生長遲緩、新生兒窒息等問題。
外陰中腎管囊腫一般發生於子宮旁或陰道旁。特殊情況:1、有時可在陰道口側壁凸出,或在前庭尿道口下方隆出,被稱為加特內囊腫(Gartner cyst)。2、在前庭尿道口下方鼓出,稱為前庭囊腫(vestibular cyst)。
盆腔髒器從其正常位置向前或向下移位,稱為盆腔髒器脫垂(POP)。傳統分類有子宮脫垂、膀胱膨出和直腸膨出。現在對尿道膨出、腸膨出、會陰脫垂越來越重視。
子宮殘角為先天發育畸形,由於一側副中腎管發育不全所致。殘角子宮往往不與另一側發育較好的子宮腔溝通,但有纖維束與之相連。子宮殘角妊娠是指受精卵著床於子宮殘角內生長發育。
輸卵管癌其惡性程度很高,不易早期診斷。臨床表現為陰道排液、腹痛、盆腔包塊,即稱之為輸卵管癌三聯症。
卵巢黏液性腫瘤在卵巢上皮性腫瘤中僅次於漿液性腫瘤,良性占77%~87%,交界性約10%,其餘為惡性。約5%的黏液性腫瘤中混合有畸胎瘤,良性及交界性幾乎都是囊性,典型病變為多房性。黏液性癌可能以囊性為主,也可能以實性為主。病變特點常有良性、交界性及惡性同時存在一個腫瘤內。組織學上良性及交界性又分為囊腺瘤、腺纖維瘤和囊腺纖維瘤,惡性又分為腺癌、囊腺癌、腺癌纖維瘤和囊腺纖維瘤。
卵巢轉移性腫瘤以胃癌轉移至卵巢最多見,占卵巢轉移性腫瘤的67%,占卵巢惡性腫瘤的5.4%。占全部卵巢腫瘤的1.3%。
急性輸卵管炎病變以內膜炎症為主,如果來自急性盆腔炎則病變廣泛。輸卵管等組織充血滲出,腔內膿性滲出物等流入盆腔,引起盆腔腹膜炎,重者形成盆腔膿腫;炎症擴散到卵巢,形成輸卵管卵巢炎或膿腫;若輸卵管傘部粘連閉鎖時可形成輸卵管積膿,多見於慢性炎症急性發作。急性炎症的滲出物膿液中及粘膜麵常可查到致病微生物。急性炎症治療不及時,則可轉為慢性輸卵管炎;慢性輸卵管炎症急性發作表現為急性炎症。肉眼可見輸卵管紅腫,盆
化膿性盆腔血栓靜脈炎為盆腔感染部位的靜脈內膜被細菌侵犯受損而引起血栓,當血凝塊進一步受到感染即形成化膿性盆腔血栓靜脈炎,化膿性盆腔血栓靜脈炎是一種嚴重的盆腔感染並發症。
正常輸卵管與卵巢活動度極大,可旋轉而不出現症狀。如發生完全性扭轉而未能及時診治,可引起附件壞死甚至壞疽,導致腹膜炎等嚴重後果。對於兒童及年輕病人為了保留其正常生育功能,更應及早明確診斷。
妊娠期原發性水痘感染並不常見。在妊娠20周後發生胎兒水痘綜合征更為少見。但是一旦發生則可能對母親及其後代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水痘病毒是少數會致畸胎的病毒,若在懷孕12周以內發現,導致胎兒畸形的機率為0.4%;懷孕13~20周時發現,機率則為2%。
橫位難產是指胎兒在分娩時為異常胎位,易導致難產。橫產式(transverselie)為不正胎位之一種。胎體縱軸與母體縱軸交叉成直角或垂直;有時胎體縱軸與母體縱軸不完全垂直而成一銳角或斜位,稱為斜位。胎體橫臥於骨盆入口的上麵,先露部為肩,胎頭在母體的一側,而臀在另一側,可能是暫時的,最後轉成為縱位或橫位。橫產式胎肩位於骨盆入口,胎頭與臀各居一側髂凹。所以胎肩先露也稱肩先露。按胎肩胛位居母體的前、後力
外陰纖維肉瘤是一種罕見的軟組織肉瘤,是由成纖維細胞和膠原纖維形成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可發生局部侵襲性生長及複發。外陰纖維肉瘤在晚期才發生轉移。易複發,治療以早期手術大塊廣泛切除為主,輔以放療和化療。
陰道上皮內瘤樣變是指局限於陰道上皮層內的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病灶,它是陰道浸潤性癌的癌前病灶。由於陰道上皮內腫瘤發病率低,對其演變成浸潤癌的過程的了解遠較宮頸癌和外陰癌差。陰道上皮內腫瘤可與宮頸或外陰的上皮內腫瘤同時並存。
外陰黑色棘皮症是好發於外陰皺褶部位,是以外陰皮膚色素沉著、乳頭瘤樣增生、角化過度、對稱分布為特征的少見外陰皮膚病。
妊娠惡阻則是指婦女懷孕以後,1-3個月期間,出現惡心、嘔吐、眩暈、胸悶,甚至惡聞食味,或食入即吐等症狀而言。
原發性卵巢小細胞癌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常伴有高鈣血症的高度惡性腫瘤。卵巢小細胞癌的組織發生至今還是一個謎,因為此種有相對小的瘤細胞及超微結構的上皮性質(橋粒樣連接、基膜)。故暫以這種非特異性小細胞癌命名,準確的組織學命名有待於病理學家的進一步探討。
外陰疣狀黃瘤是一種好發於口腔黏膜、外生殖器官部位的良性腫瘤。
外陰汗腺瘤來源於外陰汗腺,由於汗腺上皮增生發生腫瘤,一般為良性,極少數為惡性。大汗腺瘤較少見,80%發生於50歲以上的婦女。由於大汗腺瘤發生於成年之後,生長部位主要在大陰唇,那是因為大汗腺在性發育成熟後才有功能。
肺結核是由結核杆菌引起的呼吸係統慢性傳染病,其病理特點是結核結節、幹酪壞死和空洞形成,其臨床表現有低熱、盜汗、乏力、消瘦。妊娠合並肺結核是高危妊娠的一種,發生率約為5%—7%。近年來雖然在發達國家已較少,但在發展中的國家卻並非罕見。在抗結核藥物問世之前,結核病無論對孕婦及胎、嬰兒均有不良影響,但從70年代以來,由於抗結核藥物的發展,則對孕期的肺結核患者可有良效,使妊娠合並肺結核已不成為一個嚴重的問
陰道美麗筒線蟲(gongylonema pulchrum)偶然的終宿主,成蟲常寄生於終宿主的口腔或食管黏膜下。寄生於人體陰道黏膜者較少,所以陰道美麗筒線蟲病罕見。
脂肪肉瘤常見於軀幹、肢體和腹部,發生於外陰的脂肪肉瘤罕見。主要表現為皮下緩慢生長的無痛性塊物,有呈息肉樣,可伴有波動感。偶爾表現為外陰疼痛、不適,進行性消瘦。多發生於大陰唇,陰蒂和其他部位較少。在報道病例中,術前均誤診為良性脂肪瘤或巴氏腺囊腫。
卵巢透明細胞腫瘤來自米勒管上皮。組織學上透明細胞腫瘤也見於陰道、子宮頸、子宮內膜和闊韌帶。從理論上講,卵巢透明細胞腫瘤可分為良性、交界性和惡性。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眼底病變是指妊娠20周後發生高血壓、水腫、蛋白尿及眼底病變的症候群。
臨床上卵巢腫瘤患者的受孕率降低。但一般是先有卵巢腫瘤,然後受孕。妊娠與卵巢腫瘤並存時,惡性腫瘤是相對罕見的。
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是溶血性鏈球菌或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侵入外陰皮下或深部疏鬆結締組織後發生的急性、化膿性、彌漫性炎症。發病後迅速向四周擴散,與正常組織無明顯界限。本病有時也可因厭氧菌感染或化學物質刺激等引發。
盆底綜合征是指盆底結構包括直腸、肛提肌以及肛門內外括約肌等神經肌肉異常引起的幾組綜合征。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被公認為性傳播疾病,是國家衛生部要求嚴格控製的性傳播疾病之一。孕婦患生殖道衣原體感染有兩種形式:新近活動性感染和原有衣原體潛伏感染因妊娠而誘發活化。孕婦宮頸感染衣原體的危險因素有:開始性生活年齡小、多個性伴侶、低文化程度、不用阻隔式避孕、患沙眼及重度宮頸糜爛等。若發現孕婦有上述某項危險時,應及時檢測宮頸衣原體。孕婦患衣原體活動性感染有發生胎膜早破危險。若發生在妊娠早期,容易
外陰卵黃囊瘤是發生於卵巢的生殖細胞惡性度高的腫瘤,為外陰罕見惡性腫瘤之一發病年齡1~26歲,中位年齡18歲。為外陰部發生質地硬、活動的無痛性腫塊,腫塊大小不一,有的僅僅是外陰腫脹,表麵出現潰瘍或蜂窩組織炎時有觸痛。
卵巢宮內膜樣腫瘤的組織結構具有子宮內膜上皮和(或)間質相似的特點,可來自異位的子宮內膜和卵巢表麵上皮。過去對此類腫瘤認識不足,診斷較少。1964年國際婦產科學會正式命名,1973年國際卵巢腫瘤組織學分型中正式分為良性、交界性及惡性。後者除宮內膜樣癌外還包括腺肉瘤、間皮混合瘤或惡性米勒混合瘤、子宮內膜間質肉瘤。
外陰淋巴管瘤(vulvar lymphangioma)係由淋巴管擴張增生而成,實質並非真正的腫瘤。表現為局限性群集體積小而壁薄的囊泡狀腫物,腫瘤為單個或多個,呈灰紅色或灰白色囊性結節。外陰淋巴管瘤較罕見。大多數在出生時或1 歲以內發病,但也有遲發者或老年發病。可分為單純性淋巴管瘤、海綿狀淋巴管瘤及囊性淋巴管瘤。
子宮內翻是指子宮底部向宮腔內陷入,甚至自宮頸翻出的病變,這是一種分娩期少見而嚴重的並發症,多數發生在第3產程,如不及時處理,往往因休克、出血導致產婦在3~4h內死亡。
急性腎盂腎炎是妊娠期最常見而嚴重的內科並發症之一,發病率為1%~2%,腎盂腎炎多發生在妊娠後期或產褥期,半數係單側尤其右側,雙側占1/4,多為下尿路逆行感染所致。與菌尿及膀胱炎不同,妊娠期急性腎盂腎炎其危險性明顯增加。妊娠期由於尿路的相對性梗阻引起尿液排空延遲及菌尿;其次孕婦尿中含有營養物質,葡萄糖尿及氨基酸尿利於病菌的繁殖。妊娠期急性腎盂腎炎發病有若幹傾向因素而與無症狀菌尿相同,其中細菌的黏附性
卵巢重度水腫是水腫液在卵巢間質內瀦留,分離正常的卵泡及間質組織,致使卵巢嚴重增大。
外陰阿米巴病是由溶組織阿米巴侵犯外陰皮膚黏膜而引起的病變,多繼發於腸道阿米巴病,由腸道內阿米巴滋養體直接感染、侵入外陰、陰道後,造成外陰黏膜壞死,形成潰瘍。
麥格綜合征指病人患有卵巢纖維瘤(fibroma)伴發胸腔積液及腹水,可為血性。在腫瘤切除之後,胸腔積液和腹水可以相繼消失的一組症候群。
滑膜肉瘤是在1934年Sabrazes最先命名使用的。外陰滑膜肉瘤的預後相對較好。
子宮腺肌病是指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形成彌漫或局限性的病變,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一樣,屬於婦科常見病和疑難病。子宮腺肌病多發生於30~50歲左右的經產婦,但也可見於年輕未生育的女性,這可能與各種宮腔操作手術增多有一定關係。約15%的患者合並子宮內膜異位症,約50%合並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的治療可用藥物幹預,也可行手術治療,但根治較難,隻有患者絕經後子宮腺肌症方可逐漸自行緩解。故而臨床治療方案的
外陰隆凸性皮膚纖維肉瘤為低度~中度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具有病程長、生長緩慢、病變局限、局部切除後易複發、轉移罕見等特點。外陰發病較少,好發於成人的軀幹和肢體近端。
陰道和卵巢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見的癌轉移部位。生殖道本身及生殖道外其他部位的腫瘤都有可能轉移至陰道。多由宮頸、宮體和外陰癌轉移而來。轉移瘤在陰道腫瘤中最常見,而陰道原發性癌比較少見,容易把轉移性癌誤診為原發性陰道腫瘤,給診斷和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原發性陰道癌不涉及子宮頸或外陰處。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根據其組織來源有學者認為應該稱之為惡性顆粒細胞施萬細胞瘤,但習慣仍稱之為惡性顆粒細胞瘤。
外陰腺泡狀軟組織肉瘤好發於青春期,是一種罕見的高度惡性的腫瘤,以四肢的深部軟組織為主,主要經血行性轉移至肺。
外陰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較為少見,神經纖維瘤是神經鞘瘤,為孤立的腫塊,常位於大陰唇。外陰神經纖維瘤常為全身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病的一部分,大約18%神經纖維瘤累及外陰。其生長緩慢,發生在青春期後通常沒有疼痛。很少惡變,但在妊娠時有明顯增大。
卵巢纖維組織來源腫瘤是卵巢非特異性組織腫瘤之一。纖維組織來源腫瘤在卵巢較為罕見,在纖維組織來源腫瘤中有以下四個類型:1.卵巢纖維瘤2.多細胞性纖維瘤 3.纖維肉瘤 4.卵巢原發性黏液瘤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是一種少見的卵巢性索間質腫瘤。卵巢硬化性間質瘤為良性腫瘤,是一種主要發生在年輕婦女的良性腫瘤。
卵巢惡性腹膜間皮瘤是一種比較罕見的腫瘤,起源於間皮細胞或間皮下一種比較原始的先驅細胞。可以發生在任何被間皮覆蓋的體腔上皮上,其中以胸膜間皮瘤最為常見,腹膜次之,而在心包膜及睾丸鞘膜則極少見。惡性腹膜間皮瘤是原發於腹膜的惡性腫瘤,過去曾被稱為腹膜癌病(carcinomatosis)。由於其組織結構複雜多樣,部分與轉移性腺癌的形態學十分相似,診斷比較困難,在女性患者極易誤診為卵巢癌。
卵巢環管狀性索腫瘤(sex cord tumor with annular tubules of ovary)屬於低度惡性腫瘤。臨床表現有內分泌紊亂外,是一種既分泌雌激素又分泌孕激素的功能性腫瘤。
陰道粒細胞肉瘤可見於複發的急性髓樣白血病,並可和乳腺粒細胞肉瘤同時出現,也有因診為陰道粒細胞肉瘤而予骨髓活檢發現急性髓樣白血病的報道。在診斷時外周血和骨髓活檢均正常,有的分別在1周、7月後發展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骨髓外粒細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又稱綠色瘤。臨床上可見於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或慢性骨髓增殖性疾患,也可在診斷時無任何血液係統疾病。
卵巢泡膜細胞瘤基本上是良性腫瘤,有明顯的內分泌功能,瘤細胞可以分泌雌激素,當黃素化或囊性變時,少數可有男性化功能。
卵巢混合性生殖細胞-性索間質腫瘤是一種非常少見的、與一般通常的性腺母細胞瘤不同的良性腫瘤。
外陰血管外皮細胞瘤特點是瘤細胞在基底膜外增殖,可表現為良性,也可表現為惡性。惡性者可稱為血管外皮肉瘤,也可統稱為血管外皮瘤。
巨細胞病毒感染是先天性感染疾病的最常見的病因,能引起胎兒、嬰兒嚴重損害,甚至死亡。尤其重要的是導致中樞神經係統的後遺症。妊娠期由於免疫機製和內分泌環境的改變,可使宿主細胞與病毒之間的關係發生變化,使潛伏的病毒再活動。初次感染者1%~5%孕婦出現單核細胞增多症、肝炎和間質性肺炎等。新生兒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者占全部新生兒的0.5%~2.5%,其中臨床有異常表現者占15%~33%,10%發生永久性損害
卵泡腺細胞增殖綜合征係指患者臨床上出現女性男性化等一係列症狀和體征,同時具有卵巢泡膜細胞增生的病理改變的一組症候群。本征早在1949年為Culiner及Shippel所描述,指出間質中有黃素化泡膜細胞,但與鄰近的卵泡無關。這類疾病原來是包括在多囊卵巢綜合征內的,臨床主要表現為女性男性化,多見於青年女性,類固醇測定方法的進展及氯米芬對本征無效對本征的確診有很大幫助。病理證實卵巢泡膜細胞增生的病理改變
外陰梅克爾細胞癌是皮膚原發小細胞癌,類似肺燕麥細胞癌。為外陰大陰唇、小陰唇、前庭大腺、陰蒂、後陰唇係帶的活動的無痛性腫塊,有的可出現局部接觸性出血和潰瘍。轉移部位可以較廣。
外陰血吸蟲病是血吸蟲病全身病變的一部分。寄生在人和動物的門靜脈和腸係膜動脈引起血吸蟲病,俗稱大肚子病。表現為肝脾腫大、痢疾症狀及晚期肝硬化。
外陰尤文肉瘤較少見,發病在年齡10~45歲,中位年齡為23歲。經近年來從免疫組化、電鏡、細胞培養、分子生物學多角度研究,發現尤文肉瘤是原始神經外胚層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tumor)的一種。所以又被稱為外周型原始神經外胚層瘤。
滋養細胞腫瘤(trophoblastic tumor),又稱“滋養細胞疾病 (trophoblastic disease)”,是指胚胎的滋養細胞發生惡變而形成的腫瘤。最早分為兩種,一種良性的稱“葡萄胎 (hydatidiform mole)”,另一種惡性的稱“絨毛膜上皮癌(chorioep ithelioma)”。滋養細胞所產生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滋養細胞腫瘤理想的腫瘤標記物,對該類腫瘤
胎萎不長是指妊娠腹形小於相應妊娠月份,胎兒存活而生長遲緩者,稱為胎萎不長,亦稱胎不長、妊娠胎萎燥。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胎兒宮內生長遲緩。
臍帶打結有假結及真結兩種。臍帶假結是指因臍血管較臍帶長,血管卷曲似結,或因臍靜脈較臍動脈長形成迂曲似結。臨床上一般無大危害。很少因血管破裂而出血。臍帶真結較為少見,為妊娠早期(3~4個月)因臍帶過長,臍帶在宮腔內形成環套,胎兒活動穿越環套所致,發生率為0.5%~3%。
外陰腺鱗癌有人稱之為假腺鱗癌,為雙向分化的上皮性癌,電鏡檢查可見到鱗形細胞癌和腺癌成分及中間形成分,其預後似比一般鱗癌差。
發生於陰道的血管肉瘤(angiosarcoma)少見,1930年至今共見10例報道(Curtin,1995。Morimura,2001。Gessi,2002),其中包括2例上皮樣血管肉瘤。國內張蓉總結1973年1月至1995年12月就診於協和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婦瘤科的6例陰道肉瘤時發現有1例為血管肉瘤。
泌尿生殖係放線菌病係主要由牛型放線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腎髒感染性疾病。放線菌可通過消化道引起結腸或腹部放線菌病,並可直接蔓延至腎、膀胱。有時可經血行途徑侵犯睾丸、附睾、陰莖、前列腺等處。
Crohn病又稱局限性腸炎,發生於女陰外陰部的為多發性潰瘍,是病因未明的胃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從口腔至肛門各段消化道的節段性特異性病變。臨床上以腹痛、腹瀉、腹塊、瘺管形成和腸梗阻為特點,可伴有發熱、貧血、營養障礙及關節、皮膚、眼、口腔黏膜、肝髒等腸外表現。
妊娠合並淋病概述孕婦感染淋菌並不少見,占1%一8%。妊娠期任何階段的淋菌感染,對妊娠預後均有影響。妊娠早期淋菌性宮頸管炎,可導致感染性流產與人工流產後感染。妊娠晚期易因淋菌性宮頸管炎使胎膜脆性增加,易發生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可使孕婦發生羊膜腔感染綜合征,分娩時可出現產程延長。分娩後產婦抵抗力低,若有損傷易發生淋病播散,引起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嚴重者可致播散性淋病。對胎兒的威脅則是早產和胎兒宮內感染
胎死不下是指胎死胞中,曆時過久,不能自行產出者,稱為“胎死不下”。亦稱“胎死不能出”。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過期流產及妊娠中晚期的死胎。胎死不下是臨床常見病之一,確診後,應及時處理。
輸卵管不通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種:輸卵管通而不暢,這種比較的輕微,隻要是將輸卵管打通就可以懷孕。第二種:輸卵管閉塞不通,損壞程度較輕,大部分輸卵管是正常的,這種情形下,經疏通,懷孕的機率也是蠻大的。第三種:輸卵管完全不通,且病損嚴重,這種情況係,治愈的機率就不好說了。正常懷孕的話,需要雙側輸卵管都通暢了,才能順利。
外陰轉移性癌多來自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和絨毛膜癌,經陰道累及外陰,或經淋巴、血行轉移而來。轉移性外陰癌很少見,占外陰惡性腫瘤的8.3%~12.5%。據統計外陰皮膚轉移癌約占全身皮膚轉移癌的2.06%。外陰轉移性癌發病年齡最小為30歲,最大80歲,中位數年齡為55~56歲,60歲發病者占35.9%。
持續性枕後位難產是由於分娩時胎位不能轉為正常胎位而導致分娩發生困難。持續性枕後位(persistent occipitoposterior)異常胎位的一種,是由於分娩時,胎頭以枕後位銜接,在下降過程中,當胎頭雙頂徑達到或接近中骨盆平麵時,絕大部分可完成內旋轉動作,轉成枕前位自然分娩。5%~10%直至分娩結束,胎頭枕部持續不能轉向前方,仍然位於母體骨盆的後方。
外陰惡性橫紋肌樣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ur of the vulva)首先以預後不良的橫紋肌肉瘤樣Wilm瘤於1978年報道,雖然形態上酷似橫紋肌母細胞,但電鏡和免疫組化未發現橫紋肌分化的證據。
風濕性心髒病是風濕熱累及心髒後在心髒瓣膜(包括瓣環及瓣下結構)所遺留下來的病變,以致心髒正常功能受到損害的疾患。
卵巢殘餘綜合征指在陰式或腹式子宮切除雙側卵巢後,再次出現功能性的卵巢組織,並產生盆腔疼痛或包塊等症狀和體征的一組症候群。經過手術後病理觀察,證實本征患者在不應有卵巢組織的部位存在卵巢組織。
原發性卵巢類癌綜合征係指原發性類癌的部位在卵巢,是一種發源於神經內分泌細胞的特殊腫瘤,又稱嗜銀細胞瘤。因其中某些內分泌物質,有5-羥色胺(5-HT)、組胺、多巴胺、激肽、前列腺素E、P、F物質、生長抑素、胰島血糖素、內啡肽、腦啡肽、促胃泌素、還有少見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黑色素細胞刺激素(MSH)、生長激素、胰島素、抑胃多肽等,作用於身體的不同器官,故可引起皮膚潮紅、腹瀉、支氣管痙攣、毛
軟產道異常性難產是指軟產道異常所致的難產,這種難產遠比骨產道異常性難產少見,因而易被忽略,造成漏診。軟產道包括子宮下段、宮頸、陰道及外陰。軟產道本身的病變可引起難產,生殖道其他部分及其周圍病變也可能影響軟產道使分娩發生困難,但以前者較常見。故應於妊娠早期常規行陰道檢查,以了解生殖道及盆腔有無異常。
惡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曾被稱為網狀細胞肉瘤、淋巴肉瘤等。女性生殖道惡性淋巴瘤常見的部位依次為卵巢、子宮、輸卵管、陰道和外陰。陰道惡性淋巴瘤少見,通常是作為全身疾病的一部分。
卵巢惡性中胚葉混合瘤臨床罕見,惡性程度極高。多見於未育的絕經後婦女。約10%為雙側,右側多見。
青少年及小兒這一年齡段卵巢腫瘤的發生比較少見,20歲以下卵巢腫瘤的發生率僅5%~10%,但於此年齡期間生殖器腫瘤中卻以卵巢腫瘤最常見。青少年及小兒最常見的卵巢腫瘤是生殖細胞腫瘤,包括畸胎瘤、無性細胞瘤、內胚竇瘤、胚胎性癌、原發性絨癌,約占60%,而成人僅占20%。幼、少女及成人的卵巢腫瘤有顯著區別。成人的卵巢腫瘤70%~80%為上皮性腫瘤,而20歲以下患者的上皮性腫瘤僅占17%,其交界性腫瘤也少見
AIDS又稱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性傳播疾病。 HIV感染引起T淋巴細胞損害,導致持續性免疫缺陷,多器官機會性感染及惡性腫瘤,最終導致死亡。艾滋病病毒可通過胎盤血液循環造成宮內感染,分娩過程中接觸的產道分泌物、血液及產後的母乳喂養亦可感染新生兒。
節育手術是指所有與人為控製正常生育有關的手術,一般包括男性節育手術和女性節育手術,如終止妊娠手術,絕育手術等,一般還擴展到恢複正常生育的手術如節育複通手術、摘取宮內節育器等手術。
急性卵巢炎與急性輸卵管炎合並發生者,稱為急性輸卵管卵巢炎。淋菌感染、分娩、流產後的感染也是引起此類炎症的常見原因。多發生於生育期年齡,以25~35歲發病率最高。應遵守治療原則,采取積極態度,徹底治療,盡快控製病情,防止轉為慢性。
外陰神經鞘瘤(vulua neurolemmoma)又稱施旺細胞瘤,多數認為是由周圍神經的雪旺鞘所形成的腫瘤,可以原發,也可因外傷或其他刺激所引起,多與神經纖維瘤伴發。發生在外陰部比較少見。發生於外陰部的神經鞘瘤常常為圓形,生長緩慢,有陣發性疼痛的特點。
持續性枕橫位是由於分娩時胎位不能轉為正常胎位而導致分娩發生困難。持續性枕橫位是由於分娩時,胎頭以枕橫位銜接,在下降過程中,當胎頭雙頂徑達到或接近中骨盆平麵時,絕大部分可完成內旋轉動作,轉成枕前位自然分娩。5%~10%直至分娩結束,胎頭枕部持續不能轉向前方,仍然位於母體骨盆的後方或側方。
生殖細胞瘤(germ cell tumor)是指由原始多潛能生殖細胞在分化、成熟和移行過程中形成的一組腫瘤,其原發部位及臨床表現不一,可見於各年齡期小兒。
橫紋肌肉瘤是高度惡性腫瘤,是發生於兒童的最常見的軟組織肉瘤,20%發生於盆腔及生殖道。國外研究發現女性生殖道橫紋肌肉瘤約占3.5%。其中外陰橫紋肌肉瘤(占13%)。易發生在大陰唇、陰蒂及尿道周圍。該腫瘤生長快,轉移早。
子宮內膜增厚又稱子宮內膜增生症,是指子宮內膜在炎症、內分泌紊亂,或某些藥物的刺激下引起子宮內膜過度生長的一種疾病。子宮內膜增厚多見於月經不規則的青春期或更年期婦女,是一種可逆性內分泌係統疾病。臨床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患者隻要保持一種持續性良性狀態,經過治療都是可以治愈的。本病相當於中醫崩漏範疇,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也是疑難重症。
外陰惡性神經鞘瘤是來源於施萬細胞、神經細胞或神經元細胞的高度惡性腫瘤,易局部複發和遠處轉移。發生於外陰極少見,常見於四肢。
外陰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為中老年最常見的軟組織肉瘤,是一種多形性肉瘤,大多見於老年人肢體,原發於外陰的罕見。有的病例以前診斷為多形性脂肪肉瘤、纖維肉瘤或橫紋肌肉瘤,現在均屬於本病。腫瘤大小,特別是腫瘤深度,與存活率關係很大。
產褥中暑是指在產褥期囚高溫環境中,體內餘熱不能及時散發引起中樞性體溫調節功能障礙的急性熱病,表現為高熱、水、電解質紊亂、循環衰竭和神經係統功能損害等。本病起病急驟,發展迅速,處理不當町遺留嚴重的後遺症,甚至死亡。正常人體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控製下產熱和散熱,體溫處於動態平衡,維持在37℃左右。產褥期產婦一般體質較為虛弱,中樞體溫調節功能發生障礙,在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情況下,往往容易導致產後中
卵泡發育成熟,功能才會健全,排出的卵子才會成熟健康。如果卵泡發育不良,不能正常排卵或者排出的卵子質量不好,就會影響正常的受孕生育。
骨產道異常性難產是指由於骨盆狹窄而導致的難產。骨產道異常即指骨盆狹窄。骨盆的任何一個徑線或幾個徑線都縮短稱為骨盆狹窄。骨盆可在入口、中骨盆、出口三個平麵中的一個平麵或多個平麵同時狹窄。當一個徑線狹窄時需要觀察同一平麵其他徑線的大小,再結合整個骨盆的大小和形態進行全麵的衡量,才能比較正確的估計這一骨盆對難產構成的影響。在臨床實踐中常遇到的是臨界或輕度的骨盆狹窄,是否會構成難產與胎兒的大小及位置、胎頭
卵巢肌肉來源腫瘤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平滑肌瘤 原發性卵巢平滑肌瘤(leiomyoma of the ovary)報道較少,可能實際的發生率要高得多。2.平滑肌肉瘤 原發性卵巢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 of the ovary)十分罕見。3.橫紋肌肉瘤 文獻報道的病例有些是惡性中胚葉混合肉瘤、有些屬於畸胎瘤伴有顯著的橫紋肌母細胞成分,故應注意區分。
惡性苗勒管混合瘤在文獻中名稱較多,頗為混淆,按國際腫瘤學分類包括癌肉瘤、腺肉瘤、惡性中胚葉混合瘤和惡性混合性間葉肉瘤。
假性尖銳濕疣也叫絨毛狀小陰唇,主要發生於女性小陰唇內側和陰道前庭的小丘疹,表麵光滑,通常對稱分布,沒有自覺症狀,這屬於生理性的變異,並不是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也不具有傳染性,所以通常不需要治療。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局部婦科炎症產生的分泌物對黏膜的刺激,引起局部黏膜上皮增生所導致的。
羊膜腔感染綜合征(intraamniotic infectious syndrome,IAIS)是指在妊娠期和分娩期,病原微生物進入羊膜腔引起感染的總稱,包括羊水、胎膜(絨毛膜、羊膜和蛻膜)、胎盤甚至子宮感染。
在婦科常見腫瘤中外陰腫瘤合並妊娠較為罕見。由於該病同時涉及兩個生命,因此,在妊娠期外陰腫瘤的診斷和處理上均須審慎。
前庭大腺導管由於慢性炎症刺激而阻塞後可引起腺體囊性擴張。前庭大腺位於雙側陰道口下部,腺管開口於前庭邊緣,當腺管者塞,腺體形成單純性囊腫,當囊腫被感染後則形成膿腫。
宮寒顧名思義是“子宮寒冷”的簡稱。是指婦女腎陽不足,胞宮失於溫煦所出現的下腹墜脹,疼痛,得熱則緩和,白帶多、痛經、月經失調、脈沉緊、舌苔薄白多津為主要症狀者。廣義的“宮寒”,即由於外來之寒邪或者是人體脾腎陽虛所生之內寒停滯在女性胞宮,使胞宮的功能受損而發生的一係列疾病的統稱。
宮頸是女性內生殖器的一部分,如果感染上細菌、病毒, 或是外傷創傷,宮頸區域就會發生的各種病變,包括炎症、損傷、腫瘤以及癌前病變等等就是宮頸疾病,是女性最常見的疾患之一,其最嚴重的疾病是子宮頸癌。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北京協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幹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 級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在中國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錦江萬裏橋頭的華西壩,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醫學城,她就是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追溯曆史,華西醫院起源於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基督教會1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一、曆史沿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前身是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1953年10月,總後方勤務部衛生部決定將“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改為“軍委直屬機關醫院”。1954年7月,總後方勤務部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屬事業單位,是複旦大學附屬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開業於1937年,是中國人創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之一,隸屬於國立上海醫學院,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國營
瑞金醫院建於1907年,原名廣慈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有著百年的深厚底蘊。醫院占地麵積11萬平方米,建築麵積37萬平方米,綠化麵積4萬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張(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